IMG_7129

續上篇!早上8點半當我們離開泉州市洛江區的『金威假日酒店』後,9點即到了我們第二天的第一個行程福建泉州『開元寺』,泉州『開元寺』為南宋時代所建,至今已有1211年,寺內殿前有東、西兩座八角五層花崗岩石塔,經長期風雨侵襲仍不傾斜變形,表現南宋石構建築的高度成就

IMG_7108

遊覽車停在『中閩百匯商場』後,讓我們下車走到100公尺外的『開元寺』,『中閩百匯商場』以新型百貨零售業、倉儲超市為經營主體,走連鎖經營道路,並向物流業發展,是福建省泉州市內規模最大的一家百貨商場之一

IMG_7121

開元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這裡是一個舊城區,國共內戰期間,很多人逃往香港和北美、南洋,以至於今日的海外華僑中不乏『泉州』移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國家主要投資都在內陸,故經濟發展緩慢。1977年改革開放開始,『泉州』被定為沿海開放城市,從此進入新的發展期

IMG_7122

『泉州』簡稱泉或鯉,又稱刺桐城、清源、溫陵,地處福建東南沿海,與台灣隔海相望,是閩東南沿海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與發祥地。2015年作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一部分,被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IMG_7109

我們沿著『西街』走到『開元寺』的『西門』入口,以前進入『開元寺』是需要門票人民幣10元,但自20152月開始,泉州『開元寺』終於結束37年售票史,實行免門票制

IMG_7123

『開元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176號,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蹟,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創於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

IMG_7124

現存主要廟宇係明、清兩代修建,南北長260公尺,東西寬300公尺,佔地面積78000平方公尺。1982年,『開元寺』被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放參觀時間 0800-1730,著名景點有『東西塔』、『大雄寶殿』、『甘露戒壇』等

IMG_7125

『開元寺』建寺有一傳說,當時有地主『黃守恭』家境富足,富甲一方,良田百畝,有自己的花園,一日,有一僧人,向『黃守恭』請求將自己的花園用來建造寺廟,黃不給,僧人便數日獻殷勤,『黃守恭』說:如果這花園桑樹開蓮花,我便將此地讓出給你,用於建寺,僧人高興離去

IMG_7120

數日後,僧人來找黃,說你後園的桑樹開了蓮花請去欣賞,『黃守恭』看見蓮花,心裡不安,便覺得此僧人非常人,想向前一步說話,發現僧人飄然而去,了無蹤跡。日後黃即患病,三年不愈,蓮花卻開花不絕。擇日僧人自己來到黃府,說之前黃公的承諾還在否?『黃守恭』說願獻出此地,但不知要多少面積?

IMG_7119

僧人便將自己的袈裟拋向空中,說只要袈裟陰影蓋住的地方即可,『黃守恭』答應之後。只見360莊地被袈裟影子遮住,黃便將此處獻地造寺。雖然獻出土地,黃卻發現自己事業日漸發達,且連得貴子。佛祖為感謝『黃守恭』慷慨奉獻,寺廟僧人便在旁邊建造『檀樾祠』專奉『黃守恭』的祿位,以感謝『黃守恭』的樂善好施,保佑其子孫後代富貴平安

IMG_7126

『開元寺』東西兩側各有一塔,與大雄寶殿成『品』字形佈局,兩塔均為仿木構八角五層樓閣式石塔。這裡是『西塔』名為『仁壽塔』,始建於五代梁貞明二年(916年),初為七級木塔稱『無量壽塔』。北政和四年(1114年)奏請賜名『仁壽塔』,前後經毀壞與重修多次,易木為磚,至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 1237年),由『自證法師』易磚為石,先於『東塔』十年建成

IMG_7127

今石塔為南宋紹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開元寺』雙塔是中國最高的一對石塔,經明萬曆年間泉州八級地震以及多次颱風的考驗,仍屹立不倒,雙塔塔身浮雕精美

IMG_7128

『大雄寶殿』又稱『紫雲大殿』,是『開元寺』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先後經過唐、南宋、元、明幾次受災與重建,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十年(1637年)遺物。大殿面闊九間,進深六間,建築面積1338平方米,重簷歇山頂,通高20米。前簷重簷下橫匾書『桑蓮法界』四字

IMG_7130

殿內減柱造共有86根大石柱,承托抬樑式木構架,號稱『百柱殿』。殿內斗拱共76朵,分佈在周圈和前槽,其中明、次、梢間各有補間鋪作兩朵,盡間僅一朵。鬥栱上雕有有『飛天樂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鳥、基督教天使和中國飛天造型於一身,雕刻精美

IMG_7110

拜庭兩旁古榕參天,此榕樹約有800年,已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樹種

IMG_7111

這裡則是『東塔』名為『鎮國塔』,始建於唐咸通六年(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禪師』建成五層木塔,前後經過幾次毀壞與重修,易木為磚,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改七級磚塔,今石塔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間重建,高48.24

IMG_7113

『東塔』塔平面分迴廊、外壁、塔內迴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塔為框架式的結構,正中的塔心柱直貫於各層,是全塔的支撐。各層塔心柱上的八個轉角處均架有石梁,搭連於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頂柱的護鬥出華拱層層托出,縮小石梁跨度

IMG_7131

石樑與梁托如同斧鑿,榫眼接合,使塔心與塔壁的應力連結相依形成一體,大大加強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崗岩,以縱橫交錯的方法疊砌,計算精確,築工縝密。東塔於1997年入選中國四大名塔郵票,可稱得上:石塔之王

IMG_7112

在『開元寺』中軸線的兩邊,還有一些建築群,東有由迦藍祠改建的『檀樾祠』,紀念施主黃守恭。黃氏五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詔安)後裔及海外紫雲家族無不以此為榮

IMG_7132

本團女生平時以跳舞為消遣,當在『開元寺』聽見音樂,見到有人在寺內跳舞時,竟然也隨樂起舞,可見她們平時對跳舞的熱衷程度

IMG_7114

這裡又有一株古榕,其氣根多深入地底之後,變成多株的榕樹樹幹,一起幫主幹吸取養份,才能屹立於百年而不搖

IMG_7115

寺內還有俗稱『小開元寺』的準提禪林,原供奉天台宗的準提菩薩;西有尊勝院,現已開闢一部分為『弘一法師』紀念館,有水陸禪寺,以供寺僧棲息

IMG_7116

『開元寺』的山門與天王殿合二為一,現存建築建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殿內石柱為梭柱,石柱上懸掛有一木製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該對聯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所寫。可惜殿內禁止拍照,拍了這一張照片後即被制止

IMG_7118

分坐在『天王殿』兩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規制所配置的密跡『金剛』與『梵王』。它們怒目挺胸,狀極威嚴,與一般寺廟所雕塑的四大金剛有較大差別,有人謔稱它們為『哼哈二將』

IMG_7133

這裡是『甘露戒壇』,大雄寶殿後面的『甘露戒壇』,建在中軸線的第二台階上。『甘露戒壇』始建於宋,明末重建,重簷八角攢尖頂,四周環廊,佔地645平方米。壇有五級,最高一層供奉明代盧舍那佛坐像木雕。開元寺『甘露戒壇』與北京『戒台寺』、杭州『昭慶寺』並稱中國三大戒檀

IMG_7117

據說唐朝時候,此地常降甘露,一個叫『行昭』的和尚於是在這裡挖了一口甘露井。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在井上建壇,遂稱『甘露戒壇』。南宋建炎二年(1108年)『敦炤和尚』認為戒壇不符合規範,又按《南山圖經》改建為五級,其間高低寬窄都有嚴格的限制

IMG_7134

後經元、明多次重修,現存建築是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建的四重簷八角攢尖式結構。壇頂正中藻井採用如意斗拱,藻井下分五級,交疊上收,如蜘蛛結網,似迴紋織錦,結構複雜而精巧。壇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鋪作間24尊『飛天樂伎』,身系五彩飄帶,手持琵琶、二弦、洞蕭、響板,輕歌曼舞,翩翩若飛

IMG_7135

壇台的最上層供奉明代的盧舍那佛木雕坐像,其所坐蓮花台座有一千葉蓮花瓣,每片蓮葉上各刻一尊6厘米大小的佛像。盧舍那四周各層侍立著金剛鉤、金剛索、金剛鈴、金剛鎖四菩薩,還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寒山、拾得、千手觀音的及韋馱天將等24尊菩薩神像。其中尤以八大金剛塑像為最佳。它們怒目結髮,赤足袒胸,顯得無比威嚴。環繞壇座的束腰處還有護三皈、護五戒的各種神王牌64

IMG_7137

這棵樹就是長出蓮花的桑樹,以圍牆圍著,門並緊閉著,命名為『蓮香園』,也建寺之初也因此樹命名為『蓮花寺』,最後才改為『開元寺』

IMG_7136

也因其處常有紫雲蓋地,另有一說寺的大殿建成後,忽然天降『紫雲蓋地』,致使殿前大庭一千三百餘年眾草不能繁殖。大書『紫雲』二字揭於山門。『開元寺』的土地是『黃守恭』捐獻的,寺內建『檀樾祠』專奉『黃守恭』的祿位,遵奉『黃守恭』及其子孫為『檀樾主』

《延伸閱讀》

金廈小三通四日遊─第一天晚上入住福建省泉州市『金威假日酒店』

金廈小三通四日遊─泉州『崇武古城』

金廈小三通四日遊─『海空出發篇』

arrow
arrow

    賓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