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7219

續上篇!當我們在『天天漁港餐廳』吃完午餐,並在餐後於『白鷺洲公園』逛逛、走走、拍拍照,然後下午1點來到廈門港『國際郵輪中心』,準備乘船到廈門『鼓浪嶼』,參觀有海上花園之稱的『菽莊花園』

IMG_7177

我們在廈門『東港路』下車,然後需走上天橋到對面廈門港『國際郵輪中心』航廈大廳購票,而下車地點這裡則是航廈的樓下,規畫有許多特色小吃店與美食城,聽說未來還會規劃商業、酒店、娛樂、辦公室、電影院、文創藝術市集等多功能的服務

IMG_7178

『國際郵輪中心碼頭』位在廈門市西側的『東渡港區』,原本是小三通在走的『東渡碼頭』,但『東渡碼頭』自2014年4月25日起廢止,全部改為由廈門『五通碼頭』上岸,後來『東渡碼頭』配合廈門市的海港建設,將這裡整合成一個新的休閒港區

IMG_7179

廈門國際郵輪中心的『廈鼓碼頭』現為日間遊客客運航線主要通道,主要航線有『廈鼓碼頭』至鼓浪嶼『三坵田碼頭』,及『廈鼓碼頭』至鼓浪嶼『內厝澳碼頭』兩條航線

IMG_7180

『廈鼓碼頭』按年吞吐量150萬人次及高峰集中旅客到達量3000人的功能要求、一級國際客​​運站標準設計,主要為大型郵輪的停靠提供服務,『廈鼓碼頭』主要為服務外地或外國遊客,本地人憑IC身分證,仍然是在『中山路』那邊的『輪渡碼頭』登船

IMG_7203

外地或外國遊客如在『中山路』那邊的『輪渡碼頭』登船的話,需在晚上五點半以後,才能在『輪渡碼頭』登島,其他時間則是在廈門國際郵輪中心的『廈鼓碼頭』搭船,船票每天限量發售,節假日更要提前預約購買才能上島,因為每天要去『鼓浪嶼』的遊客多到嚇死人

IMG_7202

廈門『國際郵輪中心』主體碼頭岸線463米,前沿水深-12.4米,岸線海闊水深,可停靠14萬總噸的大型郵輪,兼靠3萬噸級集裝箱貨輪,另有23000噸級客運泊位和2個工作船泊位

IMG_7181

碼頭內的『客運聯檢大樓』總建築面積8萬多平方米,共三層,配有大型室內停車庫、候船大廳和聯檢大廳,海關、邊檢、出入境簽證、檢驗檢疫、海事局、外輪代理公司等多家聯檢單位均現場辦公

IMG_7182

大樓內配備有高標準的現代化客運服務設備,各種無障礙設施一應俱全,可為旅客提供出、入境一條龍服務,二樓免稅商場內琳瑯滿目的免稅品將可滿足旅客的購物需求

IMG_7183

外地遊客上『鼓浪嶼』攻略:白天走廈門郵輪中心『廈鼓碼頭』。廈門郵輪中心『廈鼓碼頭』至鼓浪嶼『內厝澳碼頭』航線每20分鐘一班,票價:普通船35元往返,豪華船50元往返

IMG_7184

廈門郵輪中心『廈鼓碼頭』首班船()07:20。末班船1720(冬季)、1820(夏季);鼓浪嶼『內厝澳碼頭』首班船()07:30,末班船1730(冬季)、1830(夏季)

IMG_7176

廈門郵輪中心『廈鼓碼頭』至鼓浪嶼『三坵田碼頭』航線同樣是每20分鐘一班,票價35元往返。廈門郵輪中心『廈鼓碼頭』首班船()0710,末班船1730(冬季)、1830(夏季);鼓浪嶼『內厝澳碼頭』首班船()0720,末班船1740(冬季)、夏季18 40(夏季)

IMG_7185

在廈門『國際郵輪中心』等船的遊客實在是多到爆,不僅遊客多到爆,而且陸客素質非常差,大家都是1450開航的船班,明明排隊排得好好的隊伍,東北大媽就是要擠、擠、擠,甚至由後面插隊到前面,公安要她們回去原來位置還不講理,把公安氣到當場摔帽子

IMG_7186

不僅如此!後面的大叔也跟著由後面擠到我們身邊,還跟我們說他們是坐1450船班,誰不是坐1450船班啊!大家還不都是坐1450船班嗎?枉費近年來大陸一直在進步,但人民的素質卻是如此低落,讓我們大家還沒坐上船班就一肚子氣

IMG_7200

坐上船班航程20分鐘,1530分到達鼓浪嶼『內厝澳碼頭』,『鼓浪嶼』開拓於宋末元初,原名『圓沙洲』、『圓洲仔』。因為島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明朝雅化為今『鼓浪嶼』之名

IMG_7204

『鼓浪嶼』地處廈門島西南方向,和廈門輪渡碼頭(在中山路商圈)相隔不到一公里,面積1.78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 萬人。每年大約有1000萬以上的遊客到當地觀光

IMG_7187

在解放前,島上屬殖民地,有多個國家在此設立使館。同時有很多外國人在此居住,因此中外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在此地被完好地匯集,保留有『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稱。『鄭成功』曾以此為軍事據點屯兵操練,對抗清兵。目前『日光岩』上尚存有當時建造的水操台、石寨門故址

IMG_7210

『鼓浪嶼』禁行所有的機動車輛,因此島上沒有汽車和摩托車,連自行車也是限制的,因為島上坡度高,騎自行車危險,容易犛田。本來我們的行程上是不包含島上電瓶車的費用,但導遊『阿秀』為我們安排了『鼓浪嶼』上的電瓶車,繞一圈是50/

IMG_7211

電瓶車沿著『鼓聲路』來到『港仔后沙灘』,這裡有一處公共廁所,不是要我們去沙灘拍照,只是暫停一下讓我們上廁所而已

IMG_7212

這裡有很多對的新人在此地拍攝婚紗照,光是在沙灘上就有8對新人之多,可見此沙灘有多美

IMG_7213

『鼓浪嶼』在鴉片戰爭時期,英軍曾占領『鼓浪嶼』,直到1845年撤軍。1843年後,廈門根據《中英南京條約》開闢為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戰爭以後,日本占領台灣,為避免日本進一步覬覦廈門,清朝政府決定請列強『兼護廈門』

IMG_7209

1902110日(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西班牙、丹麥、荷蘭、瑞挪聯盟、日本等9國駐廈門領事與清朝福建省興泉永道台延年在『鼓浪嶼日本領事館』簽訂《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嶼』成為公共租界,次年1月『鼓浪嶼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在此前後,陸續有英、美、法、德、日等13個國家先後在島上設立領事館

IMG_7208

這段時期有很多傳教士來到『鼓浪嶼』,他們建立的學校對中國現代教育有重大影響,例如:1898年英國牧師『韋玉振』與夫人『韋愛莉』到『鼓浪嶼』傳教時創辦的『懷德幼稚園』,是中國第一所幼兒園(現已更名為日光幼兒園)

IMG_7207

19 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期以來,『鼓浪嶼』一直是東亞和東南亞獨具特色的國際文化交流窗口。各種建築風格,包括傳統的閩南風格、遊廊式的殖民風格、西方古典文藝復興風格、現代風格和裝飾藝術在這裡匯聚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廈門裝飾風格。這種風格集多元文化島嶼的鄉土建築特徵於一身,並影響到其他的沿海地區

IMG_7206

『鼓浪嶼』有著完好的海島環境、自然有機的道路網絡、特色鮮明的城市肌理、各種風格的歷史建築和園林,它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閩南當地文化、不同外來文化之間廣泛而深入的交流,並全方位地體現在社會生活、建築景觀設計建造、藝術風格和現代技術等所有方方面面。這也是東亞和東南亞沿海地區全球化早期階段,不同人類的價值觀相遇、互動和融合的見證

IMG_7214

『鼓浪嶼』是近現代東亞和東南亞擁有高質量生活和現代化初始特徵的國際社區的獨特典範。在這個空間有限的小島上,鼓浪嶼發展出了功能齊全的有機城市空間結構,各種風格的時尚建築和園林林立,並引進了當時最先進的公共設施。因此它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保存完好的歷史小島景觀,鮮明地展現了領先於時代的現代性以及融合了中外文化的現代人居思想

IMG_7190

再度搭上電瓶車穿過山洞後來到『菽莊花園』,單買門票:30 /人。『鼓浪嶼』景點套票全票100元,半票50元。套票100元(包括日光岩60元、菽莊花園30元、皓月園15元、鋼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20元)

IMG_7189

『菽莊花園』始建於1913年,是台灣富商『林爾嘉』先生為懷念台灣板橋故居而修建的私家花園,取名『菽莊』乃主人『林爾嘉』字『叔藏』的諧音,有白水洋水景風光,有火山島之礁石,又有兔耳嶺高山草甸之美

IMG_7191

林爾嘉,字菽莊、叔臧,別名眉壽,晚年號百忍老人。原名陳石子,是廈門抗英名將『陳勝元』五子『陳宗美』的嫡生長子,6歲時才過繼給台灣板橋林家。生長在商紳家庭的『林爾嘉』,自幼聰敏好學。是民國年間在閩台兩地負有聲望的人物之一

IMG_7215

『菽莊花園』園內分『藏海』及『補山』兩園,各有五個景,互相襯托,融合天然與人工之巧妙為一體。園中的鼓浪嶼『鋼琴博物館』是中國僅有,世界一流的的鋼琴寶庫,館藏近百架世界各國同時期生產的珍貴古鋼琴,是鼓浪嶼鋼琴文化的一個縮影

IMG_7216

『林爾嘉』先生1875生於廈門,6歲時跟隨父親去了台灣,其父為清朝駐台灣墾府大臣,相當於現在的農業部長,所以『菽莊花園』也有『稻菽主人的莊園』之意。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失敗,翌年割台灣,林爾嘉父子不願當亡國奴,遷到『鼓浪嶼』居住,因此也才有了日後建造『菽莊花園』

IMG_7192

『壬秋閣』建於農曆歲次壬戌之秋而得名,落成之日,正逢久雨初晴,江山如洗,主人趁此良辰邀客吟詩,自己也吟有『橫江鶴去笛聲在,未信消沉八百年』之句。『壬秋閣』水陸各半,東西兩拱門,一背陸一朝水,在此可觀山賞海,山嵐流雲,帆影鷗鳥,盡收眼簾

IMG_7201

『藏海園』有五景:即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招涼亭;『補山園』也有五景:即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聽潮樓、小蘭亭,以後又陸續建小板橋,渡月亭、千波亭、熙春亭、茅亭、扇亭等

IMG_7217

『藏海園』藏海園所佔的面積並不大,但是卻設計得相當好,利用四十四橋把海的一角給攬進花園中,漲潮時海水會透過閘口漫進園內,就像是把海的一角藏進自己花園的懷抱中,與補山園有異曲同工之意,家河破碎把大海攬在自己懷中

IMG_7218

『四十四橋』是『藏海園』的主景,因主人建橋時四十四歲而得名。此橋下有閘門,把海水引入園內,構成了大海、外池、內池三處,把大海藏進去。橋身迂迴曲折,宛如遊龍。橋上有觀魚台、渡月亭、千波亭。其中渡月亭,是菽莊花園中觀海賞景的最佳地點,每逢中秋,夜深人靜,海浪輕搖,月色海景令人陶醉

IMG_7194

『菽莊花園』集世界園林藝術十大特點中的三個最有藝術個性的特點於一園,是很難得的。第一個特點是『藏海』:就是人走在路上見不到海,到了花園門口甚至進了門仍見不到海,一堵黃牆擋住了視線

IMG_7196

待到轉出月洞門,繞過竹林,突然『海闊天空』,取得突然見海的驚奇效果。先把海『藏』起來,而後大海奔騰而至,引人踏海而行,來到海中的『觀潮樓』,觀賞海景,真是豪情滿懷,可惜觀潮樓被颱風吹倒後一直未能恢復

IMG_7193

瑞士園林專家參觀菽莊花園後說,我們只有藏湖,而廈門有藏海,十分難得。『菽莊花園』的第二個特點是『巧借』:是『林爾嘉』把臨海的坡面,海灣里的礁石,漲落的海水全部利用起來,圍地砌階,造橋建亭

IMG_7195

使原本十分狹窄的一個小海灣,借四周自然美景為鋪墊,變成涵納大海,頗有層次,視野寬廣的海上花園,這在中國的任一個城市,任何一個公園都無法領略到如此美妙的意境和情趣,這是菽莊花園最秀人的地方

IMG_7222

在這裡可以看到洶湧激越的海浪,澎湃往返;遠處的南太武,近處的擔嶼、青嶼、浯嶼,煙波浩渺、風姿綽約;前方的日光岩,英雄山乃至海滄的嵩嶼角都成了花園的外景,構成一幅動感的立體畫,十分秀美

IMG_7197

『菽莊花園』的第三個特點是『動靜結合』,『林爾嘉』對動與靜的處理也頗為獨到,坡面建一片假山,按地支分裂為『十二洞天』,洞洞相聯,讓孩子們去追玩,顯出跳動出沒的動景;坡邊建有小亭小閣,休息觀景,表現靜雅的環境。海潮的流動,長橋的安臥,岸上花團錦簇,海中百舸爭流,都體現了動與靜的交融與和諧,匠心獨具

IMG_7221

還有『林爾嘉』把台北板橋別墅的小板橋也搬了進來,把眉壽堂,壬秋閣等建得小巧玲瓏,採用重簷歇山頂,飛簷翹角,琉璃粉牆,小橋流水,淡雅高潔,與海色、山色、天色渾然一體。組成了風格統一的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群體,使整座花園既有江南園林的秀美,又兼閩南園林的亮麗

IMG_7198

『菽莊花園』總面積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築物2451平方米。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以小見大,耐人尋味。本來這個庭院以靜為主,靜中生趣,但眼前波濤拍岸,浪花飛濺。濤聲迴響,形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對比,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妙趣橫生

IMG_7225

從妙處說就是『藏』、『借』、『巧』三個字。『藏』就是把海藏起來,進門左拐後,才能見到萬頃碧波的大海;四十四橋把海水引入園內,變成大海、外池、內池,使海水不再揚波,這就是『藏』字做工夫

IMG_7224

『借』就是藉景、借聲、借意、借影。化他物為己物,納外景為內景,借『日光岩』為仰景,南太武山為遠景,借大海做鋪墊,借樓閣做近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IMG_7223

『巧』就是『四十四橋』凌波臥海,按不同地形變化,依山壘石建亭,圍池砌階聯以曲橋,宛如游龍。使小巧玲瓏的花園,擴大數倍,且園內亭閣無一雷同,此乃巧字做工夫

IMG_7199

最高點為『日光岩』,『日光岩』俗稱『晃岩』位於鼓浪嶼中部偏南的龍頭山頂端,海拔92.68 米,為鼓浪嶼最高峰。岩頂築有圓台,站立峰巔,憑欄遠眺,廈鼓風光盡收眼底,山中峰腰怪石嶙峋,在疏疏落落的樹林中

IMG_7220

『菽莊花園』面積不算太大,但是風景很棒,站在高處還可以遠眺『日光岩』,近賞無敵海景,一步一景,景色都很精緻,海上汽笛轟鳴,別有一番趣味,石洞、古城和歷代摩崖石刻隱約可見,身臨其間,思古撫今,會令人感慨萬千

《延伸閱讀》

金廈小三通四日遊─第二天廈門『天天漁港餐廳』、『白鷺洲公園』

金廈小三通四日遊─第二天泉州「開元寺」

金廈小三通四日遊─第一天晚上入住福建省泉州市『金威假日酒店』

金廈小三通四日遊─泉州『崇武古城』

金廈小三通四日遊─『海空出發篇』

arrow
arrow

    賓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