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鹿港老街文化之旅

鹿港老街

pMnA6po3digKkAoC8V1P7A

老街半邊井

kRr2RBJ1qwpqntfwEO5ZGg

鹿港老街

zZQ11g_n3Uwh.nYwOMVsYQ

整修中的龍山寺

xrc8eraaTGOaZ1fT1dMpxQ  

鹿港龍山寺

GNl_ye8wy.AlmetqdRTJ6Q

民俗文物館

2009 鹿港龍舟賽 5/24-5/31 彰濱吉安水道熱情開跑!2009 鹿港慶端陽 5/28~5/31 端午活動已經緊鑼密鼓展開摟,請大家告訴大家,端午一起來鹿港玩。

【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創建於明末清初,原址位於鹿港舊港溝邊(今大有街)。乾隆49年(1784)鹿港開為正口,與大陸泉州蚶江對渡通商,開啟了鹿港繁華的一頁。由於移民信士日眾,乾隆51年(1786)武官陳邦光倡議遷建,士紳林振嵩、許樂三主持遷建工程至現址。乾隆57年(1792)龍山寺因地震而受損,乾隆60年(1795)重修時,由日茂行林振嵩之子林文濬主持,至嘉慶3年(1798)完成修復工程。道光9年(1829)龍山寺因牆垣剝落而重修,由日茂行林廷璋主持重修,至道光11年(1831)完成,此次的重修奠定了今日的規模。道光28年(1848)彰化地震,咸豐2年(1852)龍山寺再度重修,並增建拜殿,至咸豐8年(1858)完成修建。明治30年(1897)日人在龍山寺內設立敬愛學校,由佐佐木一道主持。明治37年(1904)龍山寺被改為日本本願寺的分寺,並廢除龍山寺之名,第一任住持光明智曉。大正10年(1921)後殿發生火災,建築物及神像毀之一炬。昭和11年(1936)龍山寺動工重修,並重建後殿,至昭和13年(1938)竣工。民國49年龍山寺成立管理委員會,由陳壽昌擔任第一任主任委員,民國50年組織「鹿港龍山寺修建委員會」,展開龍山寺的重修,至民國53年竣工。民國63年,由漢寶德教授主持兩廂廊重修。民國72年龍山寺經指定為國家第一級古蹟,民國75年政府進行全面修護,民國83年驗收。民國88年九二一地震,龍山寺嚴重受損,正殿屋脊斷落,山門與戲台木柱移位。民國90年由政府積極規劃修護,鹿港企業家寶成國際集團總裁蔡其瑞、董事長蔡其建昆仲全額捐資龍山寺主體工程修復經費,期能妥善保存國家文化資資產,為鹿港龍山寺近百年來最大的修復工程。

【鹿港老街】

鹿港老街(古市街)由鹿港公會堂往南沿著紅磚步道行走,兩堂盡是傳統形式之建築,此即為鹿港老街-瑤林街和埔頭街。走進瑤林、埔頭二街的紅磚道,便令人油然而生一股古樸之意,宛如進入時空隧道。閩南風味的古老宅第,門楣上的各式避邪古物,以及兩旁的門聯,都訴說著舊時父老們的生活步調及型態。近年來由於觀光采風盛行,一些屋主便經營起民俗藝品店,使遊客在望風懷遠之餘,亦增添不少駐足之處。瑤林街和埔頭街皆為泉州地名。瑤林街:舊名「楊籃」,乃泉州地名。多是「大船行」,本身有大規模的船隊,經營規模亦較大。埔頭街:關於地名有兩種說法:一說為泉州地名,一說則是因屬溪埔的起點,故名埔頭。多數為小型船行,沒有自己的船隻,主要依靠大船行以從事貿易。瑤林街和埔頭街現為都市計畫區內之「保存區」。由於昔日的鹿港是以貿易為主,港口附近由於地利之便,便形成船行與商家的重要據點。瑤林街、埔頭街因臨近河道,於是成為大小船頭行與碼頭的集中區。其後河道淤積,昔日繁華瞬成泡影。民國75年起政府出資整修埔頭、瑤林二街各戶的第1進,歷經5年,完成第1期工程,使得原有面貌得以倖存,第2期工程因無經費而未持續辦理。

【半邊井】

位於瑤林街內王家宅第的「半邊井」其實為一整口井,早年並非每戶人家都有能力開鑿水井,此戶主人鑿井於圍牆邊,一半供鄰居使用,一半在院子內自家使用,發揮敦親睦鄰的傳統美德。王宅的門楣上書「三槐挺秀」,此堂號為自立堂號,源自宋太祖監察院御史王佑,在庭院種植三棵槐樹,期許後代子孫能官居三公宰相,而王佑的次子王旦,宋真宗時官居宰相,故王佑的裔孫即以「三槐堂」為其堂號。昔日,鹿港巷道設有許多的「公井」供民眾取用,民國50年代政府推動自來水管的舖設,禁止民眾使用「公井」的井水,遂紛紛將「公井」封閉。目前,位於城隍廟前飫鬼埕及宮後臨水夫人廟前,仍保留公井的遺址,唯井水已枯竭。

【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明末清初,原廟位於現址北側,古地名「船仔頭」附近(今三條巷內),奉祀天下聖母媽祖,是早年閩籍的守護神之一。康熙22年(1683)施琅將軍平台時幕僚藍理恭請湄洲開基媽祖神像,護軍渡海,事平後班師回朝之際,其族侄施啟秉、施世榜為感念媽祖神靈顯赫,恩被黎庶,而懇留聖像於本宮崇祀,為台灣供奉「湄洲開基祖廟」的天上聖母媽祖神像。康熙48年(1709)由士紳施世榜開築之施厝圳(後稱八堡圳),歷經10年竣工,該圳開發完成後,吸引大批的移民進入彰化平原開墾,鹿港遂成為移民的重鎮。雍正3年(1725)由施世榜獻地,將媽祖廟遷建至今日現址。地方人士為感念施世榜的善舉,於天后宮右廂廊內供奉其長生祿位。鹿港天后宮於嘉慶年間稱為「聖母宮」,乾隆52年(1787)大學士福康安以官帑於鹿港海墘另興建媽祖廟,以及乾隆皇所敕建的天后宮,為清朝官方所祭祀的廟宇。在鹿港為分辦這二座媽祖廟字,鹿港聖母宮稱為「舊祖宮」,後建之宮方媽祖廟則稱為「新祖宮」。嘉慶19年(1814)舊祖宮廟宇傾頹,泉、廈等八郊及地方士紳相繼捐輸,倡議重修,至嘉慶20年(1815)3月完成天后宮的重修事宜,目前天后宮內有一「重修鹿溪聖母宮」碑記,為天后宮珍貴史料。天后宮陸續又於同治13年(1874)、昭和11年(1936)重修,現念廟貌為昭和11年重修完成時所奠定的規模與格局。民國48年媽祖誕辰一千周年,鹿港信士捐資重建後殿,至民國50年完成神明的安座。民國74年經指定為第三級古蹟,民國81年成立媽祖文物館,展示媽祖文物、鳳輦與湄洲祖廟贈予鹿港天后宮的相關文物。鹿港天后宮致力於文化活動的推展,民國86年香客大樓的落成,更帶動鹿港的觀光人潮。

【鹿港民俗文物館】

日治時期,辜顯榮於台北創立「大和行」,從事鹽田的開闢,食鹽及樟腦買賣等事業,當時與高雄陳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與基隆顏家名列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大正8年(1919)辜顯榮於鹿港家鄉興建官邸,昭和9年(1934)辜顯榮當選台灣首位總督府貴族院議員。鹿港民俗文物館原是辜顯榮的官邸,為「混合風格」的建築,洋樓外觀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柱式,馬薩爾屋頂造型與兩旁的鐘樓,外牆牆面貼以昂貴的磁磚,西洋柱式則以洗石子的方式,呈現立體感,是日治時期鹿港最精緻的豪宅建築,地方人士均稱此洋樓為「大和」。民國62年11月10日,辜振甫、辜偉甫昆仲(辜顯榮之子)為弘揚民俗文化,成立「財團法人私立鹿港民俗文物館」。民俗文物館成立之初,由辜家捐出相關文物,並得到地方民眾熱烈地迴響,或捐贈,或借展,目前民俗館共計收藏6000餘件文物。文物館佔地1400餘坪,洋樓內共有九個展覽廳,分別展示文獻相片、服裝佩飾、戲曲樂器、宗教禮俗、餐飲器皿及書法字畫等文物。洋樓後方有一棟200餘年的古厝,稱為「古風樓」,為二進一院一後埕的空間,室內並設有樓井,其通風採光的功能。古風樓內展示古代婚嫁禮俗,如婚嫁禮堂的陳設、洞房起居室及廚房等居家生活的文物陳列。古風樓為長型的街屋建築,前臨鹿港不見天街(今中山路),內部空間呈現傳統鹿港街屋的建築風格。

如何到鹿港自行開車:

1、 北上者:可在中山高速公路連接省道76線(漢寶草屯東西向快速道路),往福興埔鹽方向,便可直接沿著員林大排水,連接福鹿溪到達鹿港。
2、 南下者:可於中山高速公路下彰化交流道,依照指示走縣道142線往鹿港方向,便可到達鹿港。

搭高鐵:至高鐵台中站後,轉搭彰化客運『 123鹿港-彰化-台中 』線,便可到達鹿港。
 搭火車:搭至彰化火車站,再於火車站周邊撘乘客運即可直達鹿港。 

 搭客運:至台中或彰化火車站搭乘彰化客運(04-7772611)至鹿港。 

 中鹿客運:於台中市後火車站發車,中港路沿線皆有停靠站,可直達鹿港。(04-7743659)

 統聯客運:於台北及鹿港發車,直達鹿港及台北。(04-7772789)

 搭乘秀傳專車:於彰化火車站搭車,至彰化秀傳醫院搭乘專車直達彰濱秀傳
健康園區。(04-7813888)                       

※火車站首班車6:30(每隔40分鐘一班)。※周日班次較少 

鹿港鎮內:
1.彰化客運:搭乘彰化客運行駛市區
2.觀光三輪車:於鹿港鎮北區遊客中心旁搭乘觀光三輪車環繞鎮內,必須收費。(04-7762567)

文章及部份圖片摘自:彰化縣鹿港鎮公所觀光文化資訊網  http://tour.lukang.gov.tw/lukang/index.a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賓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