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蘭嶼船艙,從屏東後壁湖港駛向蘭嶼開元港約航行2小時
坐船前請備好暈車藥,不過大船(軍艦)小船(交通船)沒坐過多少次的我,卻不曾暈船過
屏東後壁湖碼頭
在甲板上合影
航行於太平洋上,水面飛魚很多
到達蘭嶼島開元港了
蘭嶼紅頭山,山型很像一個大猩猩的頭,標高548公尺,是蘭嶼第一高山
民宿業者到港口接船
蘭嶼野銀部落,在蘭嶼最重要的一點是尊重當地原住民
蘭嶼野銀部落地下屋
蘭嶼特有的品種-蘭嶼豬
蘭嶼獨木舟,女人請勿觸摸,因為會帶來厄運
我們在此地岸上的一間餐廳,享用蘭嶼特有的飛魚午餐
蘭嶼非常清澈無污染的海水
用完午餐在此合照
蘭嶼龍頭岩
蘭嶼五孔洞
蘭嶼是一個面積只有 45 平方公里,方頭歪尾的蟾形小島,位於臺灣東南方的太平洋黑潮主流區上,距臺灣南端的鵝鑾鼻約 40 浬,與北面的綠島屬同一系列的火山島,其東南方距 5 浬處有小蘭嶼為無人島。蘭嶼幾乎是丘陵地,僅部分海岸附近有迂緩坡地及海灘平地,紅頭山高達 548 公尺是最高峰。雅美族居民分布在環島海岸的 6 個村落,即紅頭、漁人、椰油、朗島、東清和野銀。島上有環島公路,方便遊客攬勝,對外交通有蘭嶼機場可停降小型飛機,每天均有往返臺北、高雄及臺東等的班機,另外開元港可停靠百噸級的遊輪,提供遊客另一種交通工具。島上的觀光旅館都集中在椰油村附近,客房及設備上尚敷使用,但有待充實與加強。在此約略介紹蘭嶼的地理及交通現況,乃是評估發展飛魚觀光漁業的先決條件,由於先決條件已臻成熟,所以是著手發展的時機了。
飛魚就像烏魚一般同屬汛魚的一種,每年 3 至 7 月間就會隨著黑潮,陸續抵達台灣東部,給東部的居民帶來天然糧食,受惠最多的是住在蘭嶼的雅美族島民,生活在此的島民將一年 12 個月的經濟活動分成三季,春季為捕魚季節,夏秋為農業季節,秋冬為製造季節,然而卻以飛魚汛期做為曆法週期的校正基準;飛魚終了期時節就是一年的年尾,飛魚收藏饋贈時節為新年。由此可見飛魚在蘭嶼島民生活中所占的份量是多麼地大!然而飛魚汛期究竟有多少工作帶給島民忙碌與快樂呢?打從 2 月底船組共宿起,就展開了一年一度的飛魚祭序幕,其活動歷經祈豐漁祭、招魚祭、初夜漁祭、船組解散、小船晝漁祭、飛魚晝食祭、飛魚收藏祭、飛魚漁止祭,到 10 月中旬的飛魚終食祭止,為期七個半月的飛魚祭才算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