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逛完了『潘安邦舊居』之後,換個地方再逛『張雨生紀念館』,原來潘安邦舊居跟張雨生紀念館都是同在一個眷村裡,而且距離很近,就只差幾條巷子而已,同一個眷村裡卻先後出了兩名歌手,只能說澎湖真是個傑出之地
大家還記得張雨生那高亢迴旋而富有感情的聲音嗎?雖然張雨生因車禍已經過世了十幾年,其歌聲卻還是迴盪於許多歌迷的心中!因此澎縣府繼成立了潘安邦外婆的澎湖灣之後,於2009年再開闢「張雨生紀念館」,讓懷念張雨生的歌迷們有個憑弔他的地方
張雨生紀念館就從這個巷口進去,這裡就是張雨生小時候住的地方,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在澎湖出生,然後在九歲的時候才舉家搬到豐原,現在澎湖縣政府把張家故居重新翻修,加入大量張雨生的相關物品,要讓雨生迷有專屬地方來追憶偶像
張雨生的爸爸跟媽媽是在軍中藝工隊相識相戀,當時張雨生爸爸是負責安排節目的長官,而張雨生媽媽則負責編舞,張媽媽是台中梨山的泰雅族人,結婚之後在澎湖居住了一段時間,張爸爸退役後,才舉家遷回梨山,買下約 一公頃 的山地,由軍人變成了果農
張雨生紀念館在澎湖馬公市新復路二巷22號,但由於房子太小,遂將鄰棟建築20、18、16號一併納入整修闢為紀念館,紀念館免收門票,週一及除夕休館,平常開放時間是08:30–18:00
展館歷經三個多月整修,館內仍保存當年眷村內建築原貌,內部的整修空間並未進行大幅度改建翻修,僅以原有風貌,以相同的材質進行補強整修,並花費長達半年蒐羅張雨生生前的照片、家書、寫作手稿、獎盃、事蹟、影片等,布置於館內各處,供遊客參觀和追思
這間是張雨生小時候住的房間,他是家中的老大,也是村子裡的孩子王,在家中老是不茍言笑的爸爸,是雨生最怕的人,而家教甚嚴的媽媽卻讓雨生黏得最緊,從小就滿腦子古怪想法的雨生,在家中卻意外的善解人意,在學校雨生並不是表現頂突出的孩子,但一回到家後,他就成為附近的孩子王
喜歡看電影、聽相聲的張爸爸,買了全眷村第一台彩色電視機,在街坊鄰居間轟動極了,雨生當時就展現了氣度跟風範,每天都帶一群孩子來家裡看電視,由於雨生從小喜歡跟著張爸看電影、聽相聲,而張爸跟張媽在藝工隊的表演,深深的烙印於小小的心靈,所以張爸跟張媽是張雨生永遠的偶像
原來『雨生』,不是『雨生』,澎湖一向乾旱少雨,雨生剛出生時,澎湖就破天荒連下了整整七天的雨,生性耿直的張爸爸,高興之餘原本要將長子的名字用來紀念澎湖,幸好張爸爸臨時改變了主意,不然今天雨生正確的名字應該是『張澎生』
展館裡面也收藏了張雨生想向爸爸開口要錢的家書,但是又說不出口,所以寫得很婉轉,家書內容如下『孩子們都能体會父母的辛勞的,我何嚐不想為您省錢呢?但偏偏每分每秒的都好似水龍頭,就算小錢,也禁不得日日夜夜的累積!省?省什麼?省下一頓飯錢、兩頓飯錢?您又如何忍得下心來?常常,我對「生活費」的開銷是十分謹慎的,以前住宿舍時,稍稍充裕一些,但那時不知讀書之樂,現在不要說充足了,有時還拮据得很,誰料到如今那股嗜書之狂又是癡顛得可以!錢,真是逼死英雄好漢!』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流著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支黑松沙士電視廣告歌像一聲春雷,驚動了台灣老老少少的心,黑松沙士因為這支紅遍大街小巷廣告歌的帶動,營業額上揚數倍,同時唱這支歌的新聲音,像新生命一般注入歌壇,未露面即受矚目
55年6月7日生的張雨生,畢業於政治大學外交系,曾參加METAL KIDS (金屬小子) 合唱團,榮獲77年第一屆全國熱門音樂大賽最佳主唱,喜好:搖滾樂、歷史、哲學、電影,曾經出版的專輯包括『口是心非』、『天天想你』、『想念我』、『帶我去月球』、『大海』、『一天到晚游泳的魚』、『自由歌』、『卡拉 ok.台北.我』、『還是朋友』...等等
牆上掛滿了張雨生每一時期所出的專輯,記得他引頸高歌著『我的未來不是夢』,快快樂樂的,單單純純的說要去當兵,接著又迅雷不及掩耳的,給我們一個和想像中不同的張雨生,來不及欣賞轉身又變,一次和一次不同,一次比一次長大,但是熱愛世界,熱愛音樂依舊不變,他來自盛產陽光的澎湖,大海的孩子──『張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