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7057.JPG

2020年1月5日,我們自己邀集了許多旅遊同好,自組一輛遊覽車的旅遊團,進行屏東瑪家『涼山遊憩區』與屏東市『勝利新村小P孩』一日遊,誰知一早到了屏東縣內埔鄉『清涼路二段』與『沿山公路』,即185縣道與187縣道共線終點交叉口的『7-ELEVEN 涼山門市』時,竟然因『屏東縣政府』舉辦『屏東紅藜馬拉松』路跑,而把前往『涼山遊憩區』的唯一道路給封路

IMG_6959.JPG

別的地方不能舉辦路跑嗎?卻偏偏硬要把唯一前往『涼山遊憩區』的道路給封了,難道『屏東縣政府』是『瘋』了嗎?沒辦法!已經無法去『涼山遊憩區』了,最後我們只能更改行程,改成距離『涼山遊憩區』最近的景點『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IMG_6997.JPG

1堆、2堆、3堆、4堆、5堆、6堆,屏東『六堆』竟然跟高雄『美濃』傻傻的分不清楚,以為2009年曾來過的高雄『美濃』,就是今日的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在園區雖然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卻是找不到昔日的蛛絲馬跡

IMG_6962.JPG

要不是今日的主要旅遊目的地屏東瑪家鄉『涼山遊憩區』,被『屏東縣政府』舉辦的『屏東紅藜馬拉松』路跑給封路不能進去,而需要更改旅遊地點,相信『六堆』跟『美濃』依舊給它傻傻的分不清楚下去

IMG_6974.JPG

也許有人好奇,究竟『六堆』是哪『六堆』呢?『六堆』包括了『右堆』的美濃、高樹、杉林、六龜、甲仙,『前堆』的麟洛、長治,『後堆』的內埔,『中堆』的竹田,『先鋒堆』的萬巒,『左堆』的新埤、佳冬等12個地區

IMG_6975.JPG

屏東『六堆』是自清代以來,客家移民渡臺在下淡水河(今高屏溪)拓墾的自衛組織,依照地理位置分為前、中、後、左、右、先鋒共六堆;其中『右堆』包括現今屏東縣『高樹鄉』及高雄市美濃、甲仙、杉林、六龜等鄉區,是『六堆』各堆域中最後開拓者

IMG_6976.JPG

『右堆』淺山環繞地型特殊,擁有富饒沃土加上政策鼓勵,致使日治時期吸引大批北客南遷,互融共創出有別於其他堆域的物產、風土、習俗、信仰與文化

IMG_6966.JPG

『六堆地區』是臺灣客家人最早聚居的地方,有『渡臺悲歌』描繪勇渡黑水溝之堅毅精神,有面對與原鄉不同的地理及人文環境,且因族群關係緊張而發展出具防禦特色的聚落文化

IMG_6967.JPG

六堆(臺灣客語南四縣腔:liugˋ doiˊ/客語白話字:Liuk-toi)始自臺灣『朱一貴』事件發生後,原籍潮州府之鎮平縣(今蕉嶺)、程鄉縣(今梅縣)、平遠縣、大埔縣,和汀州府之永定縣、武平縣、上杭縣各縣的客家墾民,在下淡水溪(今高屏溪)流域以東,聯合客家十三大莊與六十四小莊組成之自衛組織

IMG_6996.JPG

其歷史發展有三個重要的階段,即:(一)前六堆時期(93年):康熙31年(1692)─乾隆51年(1786);(二)組織觀的六堆(67年):乾隆51年(1786)─咸豐3年(1853);(三)區域觀的六堆(151年)─咸豐11年(1861)到現在

IMG_6994.JPG

康熙25、6年間,廣東惠州、潮州二府的客籍墾民渡臺墾殖,初在臺南東門城外謀生,後至羅漢門南界到林仔邊溪口,沿下淡水、東港兩溪拓墾。至康熙60年『朱一貴』事變之時,客籍墾民在下淡水溪一地已至少建立了十三大莊與六十四小莊的墾殖規模

IMG_6982.JPG

當時在下淡水溪流域一地墾殖的墾民包括了閩、粵二籍,其中閩籍墾民多來自漳州、泉州二府,也包括了少數來自汀州的客籍墾民。粵籍墾民則來自潮州府和惠州府。其中來自潮州府的潮陽、海陽、揭陽三縣的墾民,由於其先祖原來皆是自閩入墾粵東,所以通行閩南語的潮汕片。而來自潮州府的程鄉、平遠、鎮平三縣和惠州府的興寧、長樂二縣的墾民,則為使用客語的客家墾民

IMG_6986.JPG

因此在清朝康熙年間臺灣的拓墾歷史上,來自粵省潮州府的墾民同時包含了使用二種不同方言的人群。同樣地,『粵民』一詞所指也一樣包含了來自潮州通行潮汕片區的墾民,以及來自惠州和潮州北部使用客語的墾民

IMG_6990.JPG

不論來自閩或粵,墾民之間在生活互動上,是以福、客相聚,而不以閩、粵相分。同為『粵民』,使用潮汕片的潮民和來自漳、泉的墾民『聲氣相通』,而客家墾民彼此之間又『自為守望』。這種以語言上的差異所形成的認同,直接影響了其後『六堆』民間團練的成員組成

IMG_6992.JPG

康熙60年(1721年),廣東潮州府海陽縣人『杜君英』,於3月10日豎起『清天奪國』旗號,起事於『內山』。4月19日福建漳州府長泰縣人『朱一貴』,亦舉『大元帥朱』旗號於『岡山』。『朱一貴』、『杜君英』在5月1日合力攻下臺灣府城後,『朱一貴』尊明為正朔,受擁立為『中興王』,國號『大明』。『朱一貴』稱王後,『朱』、『杜』二人的權力鬥爭轉趨劇烈,再加上『杜部』軍紀廢弛,導致『朱』、『杜』二集團發生內鬨

IMG_6989.JPG

『杜君英』起事之初,其部眾即包括了粵、閩和臺灣府籍人士,其後新園、小琉球陸續有人加入『杜君英』,此時『杜部』仍以閩籍之漳、泉和粵籍潮之三陽人士為主。待至『杜君英』和其所屬的粵籍將領以權力分配不公,而和『朱一貴』集團起爭執,且『朱一貴』集團又以整飭紀律為由密謀剿滅『杜君英』時,雙方遂發生對立

IMG_6983.JPG

原『杜君英』集團的閩籍將領倒戈投向原即以閩籍為主的『朱一貴』,和『朱一貴』集團合攻『杜君英』。『朱』、『杜』起事集團遂分裂為漳、泉和潮之三陽二股勢力,形成閩、粵對立。其後『杜君英』戰敗,並率殘部敗走『貓兒干』(今雲林縣崙背鄉)。康熙60年5月,『朱一貴』、『杜君英』相爭之際,發生於府城的閩、粵相爭,引起了下淡水溪不願附眾起事,但卻又同樣來自粵屬潮州的客籍墾民的危機感

IMG_6981.JPG

『六堆地區』的客籍墾民遂於5月聯合當地十三大莊、六十四小莊一萬餘人,涵蓋來自粵省潮州所屬的鎮平、程鄉、平遠、大埔,和閩省汀州所屬之永定、武平、上杭各縣客籍墾民,在屏東縣萬丹社上帝廟(今萬丹萬泉寺)集會,分設前、後、左、右、中、巡查營,以及先鋒營等七營衛鄉自保。並在5月中至6月中之間,以武力清除下淡水溪東岸漳州、泉州籍墾民的勢力,嚴防『朱一貴』勢力的進犯

IMG_6977.JPG

『朱一貴』在擊敗『杜君英』部後,派二萬餘兵將南下征伐屏東平原的客莊。此時『朱一貴』北上追討『杜君英』的本質是閩、粵對立,而南下用兵卻變質為福、客相伐。康熙60年6月18、19日,二軍大戰於下淡水溪,最後以七營大敗『朱一貴』部隊收場。事件結束後客家人為了保鄉衛土,取消巡查營,將『堆』(意思通『隊』)取代『營』,以和官軍有別

IMG_6969.JPG

『六堆』分成前堆、後堆、中堆、左堆、右堆、先鋒堆,各堆設置一名總理及監軍,『六堆』共同推舉正副『大總理』各一名統領軍務,由於下淡水溪一帶的客家人生活環境夾在福佬人、平埔族、高山族聚落之間,人數居劣勢的客家人遂以常態性的團練組織,維持其族群生存及地方治安

IMG_6972.JPG

原來在1721年間發生的『朱一貴』之亂,威脅了客家先人聚落的生存,當地仕紳義勇紛紛自發性集結,共有上述右、前、後、中、先鋒、左多個營隊,共同抵禦外侮,亂事平息方才各自解散回庄,後以客語諧音改『隊』為『堆』;也由於『六堆』並非行政區域,而是同一族系精神的結合,才會形成這樣只聞其名、不見其地的景況

IMG_6979.JPG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是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的所屬園區。位於屏東縣內埔鄉,是為了保存、展示高雄市及屏東縣的十二個客莊行政區之客家生活風貌,所成立的國家級客家文化園區

IMG_6965.JPG

其象徵紙傘的鋼構及其下之建築由建築師『謝英俊』所設計。園區景觀的部份,包含入埕廣場、警衛室、傘下景觀、中央噴水池、植生牆、中軸廣場、景觀滯洪池、菸樓展示館、礱間展示館與餐廳、自然及田園景觀區、水頭廣場、九香花園、兒童遊戲區等

IMG_7000.JPG

宿舍及全區自行車道等整體景觀是由『趙文紳』建築師所設計。園區分為傘架客家聚落景觀區、九香花園景觀區和自然及田園景觀區。園區占地30公頃,2001年7月動土,2007年10月20日開始試營運,2011年10月22日正式開園

IMG_7001.JPG

從象徵『六堆』客家人開墾精神的自然景觀為起點,到建立農田水利的田園地景區、再到象徵團結合作的傘架聚落景觀,最後以現代建築作為新原點,用全新的詮釋觀點,刻劃『六堆』先民與土地互動的歷史軌跡,傳達南部客家文化永續的繁衍

IMG_7002.JPG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定位以展示臺灣客家文化、常民生活體驗為主軸,具備語言文化傳習、展演行銷及休閒遊憩功能,空間規劃有自然草原區、田園地景區、傘架客家聚落區及九香花園伯公區四大區域

IMG_7005.JPG

遊客服務中心位於園區最具代表性的傘架下,樸實典雅且富饒著客家風情,同時也提供了貼心完善的服務,除了中英客語導覽及旅遊諮詢之外,硬體方面也提供輪椅、嬰兒車租借服務、遊客歇息座位區,及寄物服務等

IMG_7004.JPG

遊客服務中心不僅提供專業、正確的旅遊諮詢服務,也讓您在此感受賓至如歸的感受。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9:00~17:00。每週星期二定期休園維護整修。並提供園區諮詢及簡易醫療服務

IMG_7006.JPG

『右堆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多樣化的地形造就了多元的產業活動,此堆域中的每個鄉區都擁有代表性的地貌、景點及特色農產,美麗的山河田交織如畫,豐富了高屏地區的觀光勝地,也成為該堆域的產業命脈

IMG_7008.JPG

『右堆地區』產業發展豐富,早期以稻米、林業、樟腦與菸葉聞名,曾是過去的主力經濟做物。近年來傳統產業逐漸退場,『右堆地區』轉而發展出許多揚名全臺的農作特產,並結合創意商品,再次將『右堆』的特色產業推上高峰

IMG_7009.JPG

『右堆』保留了許多特色在地風俗,例如敬外祖、雙姓堂等,且宗族間以設有嘗會組織著稱,因而外顯族性團結。過去因地型關係較少受到區外族群干擾同化,加上透過聚落的民俗信仰、傳統婚喪喜慶禮儀,於是不斷強化『右堆』客家獨特性,也讓『右堆地區』留存不少過去信仰的史蹟與建築

IMG_7013.JPG

受惠於好山好水的優質環境孕育,促使本地菁英集粹、文風鼎盛,從文學到藝術創作等領域,都能見到優秀『右堆』子弟的身影;透過豐富的想像力,將其對於『右堆』鄉土的情感連結,轉換成一系列的文化創作瑰寶

IMG_7018.JPG

『右堆』客庄拓墾時期,族群邊界常因資源紛爭而關係緊張,加上水患災難不時發生,讓先民的心靈需要強而有力的寄託,因此對於神明信仰十分虔誠。傳承至今的高樹大路關的『石獅公』信仰、美濃區的二月戲、入年駕,六龜區的祭河江、敬義塚等活動,都顯示出『右堆』居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及信仰的尊敬

IMG_7019.JPG

這一棟建築是『百年菸樓展示館』,菸樓是菸草從翠綠肥厚變成黃金輕薄的乾燥室,也是『六堆』菸農製菸程序中最艱辛的過程,更是菸草王國留下的輝煌史跡。園區的菸樓來自屏東縣高樹鄉『梁堃和』先生的無私捐贈

IMG_7011.JPG

此傳統大阪式菸樓建造於民國50年,出自『梁堃和』先生的雙親『梁連定』與『廖輝妹』之手,在歷經一代傳承,近20年的烘烤歲月,最終於民國71年新式烤菸機的引進之下,逐漸成為閒置空間。民國98年,『梁堃和』先生決定將菸樓捐出,並於同年整體搬遷至『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IMG_7020.JPG

菸樓在型式上大致分為『大阪式』與『廣島式』兩種,其功能相同,外型相似,唯天窗式樣略有不同,主要在於考量外在天候環境的影響;台灣菸樓多以『大阪式』為主,六堆園區『菸樓展示館』即為傳統大阪式菸樓,內部典藏展示之『菸葉乾燥室』,指的是菸樓中央部份的建築本體,也就是用土磚疊砌,內有聯架,上方有小屋頂的烤菸空間,菸農稱其為『本灶』

IMG_7025.JPG

菸樓展示館《百年菸樓─記憶燻烤》展覽,以菸田少年『阿堃牯』的故事為軸線,述說昔日種菸人家辛勞又溫馨的菸葉農事生活

IMG_7021.JPG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以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為主的客家工藝,鹹香油料理、醬缸食材及米食點心,反映出客家人的儉樸特質;而藉由剪紙的符號轉化,是客家人含蓄的情感傳遞

IMG_7031.JPG

西元1700年前後,客家族群移墾仍是密林蔽天的屏東平原,堅勇的在這片新生地落腳生根,平原水系造就了米倉文化,從傍山社群轉化為依水社群,建立了同心協力的『六堆聚落』。在當代社會結構的巨變下,六堆人保留了祖蔭崇拜、尚文重教、勤奮惜物的文化資產,更在這塊土地上創造新的活力與風華,代代相傳漫開族群香

IMG_7034.JPG

感受松口古鎮碼頭叨叨絮語的離情,穿過船艙情境通道,來到『大武山』下的屏東平原,回顧先民篳路藍縷、伐林築堤的拓墾歲月,在綿延不斷的河流挹注下,同心協力建立起富饒的客家聚落,昔日保家衛鄉的『六堆』組織,演變至今,儼然成為高屏地區客家庄的代名詞

IMG_7035.JPG

『自然草原區』是六堆客家人最豐富的寶庫,也象徵著『六堆』的起點。在『六堆』先民開山闢地,物資貧乏的日子裡,『阿猴林』所孕育的多樣化生態環境,是供應『六堆』先民日常生活中,各種需求的最大來源。無論是飲食、衣著、建築,還是娛樂,『阿猴林』中的原生植物是先民就地取材的不二選擇。從各種植物與生活的連結,亦能深深地感受到先民樸實的生活智慧

IMG_7037.JPG

公共藝術作品《移》長1150cm×寬200cm×高180cm  鑄銅、石材  2012

據『六堆』新墾民表示,園區為重現豐富的原生植物群,依季節於環園景觀自行車道旁配置不同的喬木植栽,隨著氣候的轉變,呈現不同的景觀變化;並於園區中央設置生態池,在環湖的木棧道周圍,栽植多種水生植物

IMG_7039.JPG

『竹林廣場』種植了桂竹與建置面湖背山之竹涼亭,迎著涼爽的微風望著湖面景觀倒影,不但提供遊客一個舒適的歇腳空間,也喚回許多久違不見的自然訪客,充分地展現在地的原始生命力

IMG_7040.JPG

公共藝術作品《移‧墾‧耕‧讀》。客家精神的日常實踐‧以藝術美學形式詮釋耕讀文化的靈魂。客家農民渡過黑水溝,抵達嘉南平原南端,由於來台較晚,在西部平原主要屯墾區已無棲身之地,遂南下渡過下淡水溪,來到大武山腳下的沖積平原上,『就殘山剩水為宗社』他們虔誠立石,奉為開基伯公『祭告山川,懇祈上蒼,佑此土可大,亦因可久』。在未知未名的洪氾地上,六堆先民撿石作堋,犁耕蠻荒,土地從此有了地理

IMG_7042.JPG

公共藝術作品《耕》長620cm×寬80cm×高200cm  鑄銅、烤漆、石材  2012

因此藝術家在創作前實地訪談客家庄耆老、客家文史工作者與歷史悠久的伯公廟,深入瞭解客家聚落文化的核心,作品《移‧墾‧耕‧讀》以一群組式作品,結合現有地景,將客家精神實踐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公共藝術創作,詮釋斯土斯民文化內在的靈魂

IMG_7046.JPG

公共藝術作品《讀》長750cm×寬750cm×高190cm  鑄銅、石材  2012

《移‧墾‧耕‧讀》以四種意象融合於三組作品之中;以『大武山』為屏障,與生態水塘為鄰,坐落於『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幅員廣闊的自然草原區,與傘架聚落建築區可隔水相望,草原後方有兩座土坵,左右彎臂造形,中間有『大武山』軸線貫穿其間,頗有如伯公廟前拱圓化胎之勢

IMG_7047.JPG

依山傍水環境連結三組作品的關係,表現客家族群富饒人文氣質地傳統精神,並將客家文化歷史脈絡及內化的崇天敬地的精神深刻體現,亦使觀者在遊走場域時,不僅賞析作品在空間中的動感力量外,亦能透過作品省思天地、人與自身的關係

IMG_7045.JPG

公共藝術作品《墾》長900cm×寬600cm×高140cm  石材  2012

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地址:屏東縣內埔鄉建興村信義路588號

電話:(08)7230100  傳真:(08)7230133  票價表:園區暫不收費

開園時間:9:00~17:00  下午4:50前入園參觀,4:50起實施入園管制

休館日︰每週二  農曆除夕、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公告之必要休園日:國定假日,遇週二開園

GPS:緯度:22.658456 (22°39'30.4"N)、經度:120.558808(120°33'31.7"E)

IMG_7051.JPG

【交通資訊】自行開車:

※ 1.國道1號(中山高速公路):國道1號五甲系統交流道→轉88快速道路→於竹田系統轉接國道3號往北直行→麟洛交流道下匝道→續接屏37線(信義路)3公里直達園區。

※ 2.國道3號(福爾摩沙高速公路):

A.南下:國道3號長治交流道下匝道→沿國道3號底下平面道路往麟洛方向→沿指標左轉直達園區。

B.北上:國道3號麟洛交流道下匝道→續接屏37線(信義路)3公里直達園區。

IMG_7055.JPG

【大眾交通工具】火車+客運:

※ 路線1:搭火車至屏東火車站,轉搭屏東客運8230號路線,到達六堆園區站下車。

※ 路線2:搭火車至屏東火車站,轉搭屏東客運-台灣好行-508屏北觀光線,到達六堆園區站下車。

屏東客運508 (臺灣好行屏北線) 網址 http://www.ptbus.com.tw/09/508.htm

《延伸閱讀》

【屏東墾丁】國家級重要濕地『龍鑾潭自然中心』、嘉義『蚵庄海產』海鮮餐廳

屏東牡丹鄉─東源村『凡伊斯山野菜館』、『東源水上草原』

屏東牡丹鄉─東源村『哭泣湖畔石頭屋』

【屏東恆春】墾丁─日月光大飯店

【屏東景點】恆春最美的日落─關山夕照

【屏東枋山】品味軒休息站、別有洞天咖啡館、魔幻咖啡

《屏東》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濱灣碼頭】坐『鵬福觀光遊艇』遊潟湖

【屏東】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大鵬灣遊客中心

屏東萬巒客家庄─香傳萬里的『萬巒豬腳一條街』

【屏東】萬巒泗溝3D彩繪吊橋─全台首座3D彩繪吊橋等你來KUSO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當『映霞湖』遇上『靜思湖』~請珍惜我們在此的相遇

屏東小琉球、欖仁溪二日遊─車城『龜山步道』篇

屏東小琉球、欖仁溪二日遊─墾丁國家公園『欖仁溪祕境溯溪』篇

屏東小琉球、欖仁溪二日遊─枋寮F3藝文特區篇

屏東小琉球、欖仁溪二日遊─小琉球篇

arrow
arrow

    賓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