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6744

在我的印象中,以為太武山就只是一處風景區,原來印象並不全然是對的,印像只不過是腦海中的一個輪廓而已,需要深入的探討與發掘,那才是事情的真像,就像對於某一人的初次見面,印像並不完全代表著那個人一樣!

金門太武山公墓、太武忠烈祠

在小徑圓環循著『伯玉路五段』直直走,再經過『國父銅像』的圓環就是『玉章路』,在玉章路上遠遠的就能看見這牌樓,原來在太武山下還有個『太武山軍人公墓』,在金門牌樓還真多啊!但每一個牌樓或牌坊都代表著一個故事或意義,也是一段艱辛與血淚的辛酸史!

EQymuA972vrXuHbSdpeaQA

牌樓正面中間寫著『太武山公墓』,右邊寫著『正氣千秋』,左邊寫著『浩氣長存』,背面中間寫著『天地正氣』,右邊寫著『重于泰山』,左邊寫著『英靈永昭』,這些都是對死者的追悼,讓英名能萬古流芳

D9MHGfTYXhviPg3_gwMQIg

原來太武山不只是一處風景區,在這太武山下的翠谷之間,還有一座『太武山公墓』,而此公墓前的牌樓也是一個圓環,因為早期太武山公墓是一處戰地管制的地方,左右兩邊還能看見昔日的管制哨,禁止閒人進入褻瀆英靈,因為那是成仁者長眠的聖地

wWcB6ha1DGn7TOIjVz.yhw

大門口兩邊各植有榕樹數棵,形成一濃蔭的入口,高大的樹木就像巍峨的城門,正氣凜然,莊嚴肅穆,夏天衛哨在此值勤應該也會很涼爽,但不知在金門的冬天是否會更冷

4vs5tma8yGUt5VWNRU3ZGw

經過管制哨,這裡是開放參觀後的迴車道,也是轎車跟遊覽車的停車場,而機車則須停於牌樓前方的圓環前面,迴車道的兩側都是高大的百年榕樹,樹下蟲唧之聲不絕於耳

8duw_Tn94p4Kfs0y8aW0wA

進入公墓區前是一整排的高大針葉樹,就像是閱兵般的隊伍,雄壯威武,整齊畫一,只是感覺針葉樹不是寒帶才有的樹種嗎?這針葉樹在金門卻也能長得這麼好,可見金門是個好山、好水、好土壤的地方!

m9_i6vMaldBAQnlRKGNf8w

太武山公墓建築在太武山東麓的谷地中,民國四十一年,當時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金門防衛司令官陸軍中將胡璉將軍,鑒於古寧頭戰役陣亡官兵及因病或公傷亡者甚多,忠骨無依,新墳舊塚,散佈全區,誠以袍澤之誼,親如手足,同志之愛,有如逾骨肉之情,遂建議建立公墓,藉以撫慰忠魂!

9dEWI1T9hCUqscLoUkRyvg

碑前設有水池拱橋造景,過了取名為『太武橋』的拱橋之後,前方就是『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碑,碑後則是國民革命軍金門太武山公墓序』,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三月二十九日蔣中正題,說明公墓建造的始末

QvpkhAGqvhBUvANTHE1iYA

民國四十一年冬遂令副司令官蘇宇沾,處長張子英.,率工兵二十團第三營及四十五師工兵營主建之,另以七十五師工兵營,十四師工兵營輔建之,而立基於太武山之東,歷時興建六個月而成,遷靈歸葬之時,請『序』於蔣介石,遂作序於石碑以慰英靈於九泉

I2.5SCUBRD54iJsuWy7Utw

過石碑之後再次拾台階而上是一座『忠烈祠』,名為『太武忠烈祠』是供奉在戰役中陣亡的將士及國軍英勇陣亡事蹟的祠堂,也供遊客憑弔之所,祠前兩旁花木扶疏,遠方有太武山的青翠山巒,是一處靈秀之地

kVBDnY1fvE55q9xfy7FAZw

藍瓦白牆、威嚴肅穆的『太武忠烈祠』,祠堂內滿是烈士牌位,香火繚繞一片肅穆寧靜之氣,中間豎立著一塊寫著『國魂』二字的匾額,每年春、秋二祭,由金門防區最高長官、遺屬舉行公祭,千秋永祀

1ZN4Gx5DkI0gzKqcL1NDtg

這裡是『太武忠烈祠』後面的一棟『忠烈殿』,太武山公墓從一進門的管制哨,到太武拱橋水池造景,再來是紀念碑與忠烈祠,後方的忠烈殿與土葬墓塚754座,士兵合葬墓塚3座,組成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動線,緬思為國捐軀的英魂

130lFL_9cXNeIXLTJekM2g

忠烈殿則是祭祀的地方,也是奉祀1949年兩岸隔絕以來,金門歷次戰役中國軍陣公亡將士、自衛隊員英靈,後來抗日志士也入祀,還有當年823砲戰採訪新聞罹難的中外六名記者也入祀忠烈祠,受到金門軍民的崇敬

AbrZrlJ5bnKhY2sNtOtF_g

1958年八二三砲戰期間,於當年九月二十六日清晨,記者團前進金門採訪,搭乘海軍「二零五號」登陸艦抵料羅灣外海,轉乘兩棲登陸車在砲火中搶灘,不料俗稱『水鴨子』的兩棲登陸車沉沒而罹難,經透過國防部向金門縣政府提出申請,比照戰役殉職的官兵、自衛隊員,享有入祀太武山公墓忠烈祠殊榮

evg3l7yzKnwEe_4SsX2sxQ

這裡是土葬區,分列中間走道的兩邊,走道兩旁植有松柏,儼如士兵列隊致敬一般,兩側土葬區則葬以八二三殉國軍士居多,土葬墓塚共754座,規則排列平葬,墓碑上記載著姓名,軍階和生殉日期

kW9L.VFhE5BRXotCINSutQ

最後面則是士兵合葬墓塚共3座,而這三座是被稱為萬人塚的墓地,埋葬了超過五千名戰死的國軍和共軍骨灰,據說因為當時屍骨殘破不全,根本認不出來,才合葬在一起

FRo_AK.f2EMcEcL7PnZqmQ

萬人塚的外型雖僅有三塚,但裡面則層架數重,19532月即開始將散佈各地墳塚作移靈安厝的作業,以紅綾裹骨,白絹為袋,集葬於此三塚內

09BiNT5Emfst4Jo_32bs4A

在萬人塚區向太武山望去,花崗岩結構的太武山,長有生命力極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是從石縫中奪隙而出,就像革命軍擁有壯碩的體魄,及革命般的精神,屹立不搖於太武山頭,只不過很好奇山上的一顆顆石頭,散佈於山頭的花崗岩上,為何不因地震等因素而掉下來

upBnKay0eti33ombXHpNZw

太武山橫臥在金門中間,自古有仙山美譽,全山為花崗岩形成,渾圓又不失壯麗,威武又帶點嫵媚,花崗岩渾然天成,壯麗風貌搭配藍瓦白牆的忠烈祠,四季各有不同的風貌

snAfWh6MvsSKbrcuDo_wOw

公墓園區之外是一處還有駐軍駐守的營區,只見營區長官不時的從太武山麓下坐著吉普車出來,在太武山風景區入口站崗的士兵,大聲喊著『長官好』,我跟那站崗的衛哨說,請你們長官沒事別亂跑啦!免得讓你一直喊到燒聲啦!衛哨心有感悽焉的豎起大姆指喊〝讚〞啦!

pKcENp_DQ3zuTF8xnyiphA

太武山有豐富的植物風貌,除了國軍所植的松葉樹和木麻黃,烏臼、紅梅消與桑椹等屬於金門原生的植物,還有一種攬盡山巒的感覺,園區外道路兩旁的榕樹,行成一處濃蔭的綠色隧道,感覺清爽宜人

金門太武山公墓、太武忠烈祠

民國47823號爆發823砲戰,中共軍隊以各型火砲全面砲擊金門,一連44天落彈47萬多發,死傷人數高達萬人之多,由於屍骨殘破不全,根本認不出來,才把他們合葬在萬人塚內,據在太武山麓當過兵的朋友傳說,就在太武山萬人塚公墓一帶,相傳每天晚上都會出現不平靜的聲音,甚至每晚都傳出有軍隊在這出沒,並有部隊列隊閱兵的情況,而必須有高階軍官出現喊『解散』,這些聲音才會消失於無形。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賓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