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838

續上篇!當我們參觀完『媽祖巨神像』後,由『媽祖櫻花園』沿著昔日軍方的車轍道,一路從山上走到山下的『馬港』海邊,此處是『媽祖』投海救父身亡時,其屍身漂流到岸邊的所在處,也是村民安葬『媽祖』屍身的地方

IMG_1831

上圖這條路就是『車轍道』,為軍方沿著海岸構築的戰備道路,用以備戰時各據點聯絡及供戰車行走,是一條寬約4公尺,鋪面為二道水泥,中間夾以碎石塊,二側為泥土自然長草的戰備道路

IMG_1832

上圖這裡是『媽祖巨神像』的船底下,由神像所在的船艙沿階梯下來就可到達這裡,因為導遊帶我們去參觀『媽祖宗教園區』的海岸露營區,所以我們才沿著環山『車轍道』走到這裡,如果不想參觀『媽祖宗教園區』,就可以從『媽祖巨神像』的船底下沿階梯走下來

IMG_1834

在『媽祖巨神像』的船底下廣場以遠望方式拍攝『媽祖』乘船出海的英姿,由下往上拍的角度,沒有比在『馬港天后宮』廣場拍攝來得真實

IMG_1833

階梯下是一處廣場,這裡還只是半山腰而已,要走到『馬港天后宮』,還必須再走一段階梯才能到達沙灘,在這半山腰的廣場平臺上,視野也相當好,能眺望整個『馬港』的風景

IMG_1835

由廣場平臺看下去,遠方廟宇就是『馬港天后宮』,以及軍方『合字號495號開口笑登陸艇』,目前台灣海軍所使用的合字級通用登陸艇(可簡稱合字號)可分為三種,分別是501級、1466級與1610級,目前仍有十五艘服役,包括改裝為港內交通艇的SB-1SB-2,以及雲台艇等

IMG_1842

上圖是從『馬港天后宮』眺望在山上的『媽祖巨神像』,宛如『媽祖』乘船出海的英姿,無論是不是信徒,一定都聽聞過『媽祖』為救父而投海升天的神話,而故事的後續則在馬祖『南竿』流傳著

IMG_1843

連江縣政府為了發展『馬祖』特殊的地方觀光文化特色,由『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執行規劃興建『媽祖宗教文化園區』,園區當中有全世界最高的『媽祖巨神像』,連江縣政府希望可以藉此創造話題、帶動觀光,並且讓周邊產業和『媽祖』信仰做結合,創造『馬祖』更大的觀光商機

IMG_1846

『馬祖』不僅因『媽祖』而得名,自從世界最高的『媽祖巨石神像』落成後,更成為遊覽『馬祖』必定造訪的新興地標。近年來『馬祖』前線成為觀光勝地,政府單位亦開始積極推銷『馬祖就是媽祖』信仰聖地的概念,如每年皆辦理『媽祖在馬祖昇天祭』相關之祭祀文化慶典活動,吸引海內外諸多信徒前來瞻仰『媽祖』關懷世人之慈愛,讓『媽祖在馬祖』一事逐漸深植人心

IMG_1844

來到『馬港沙灘』,這艘『合字號495號開口笑登陸艇』是美國在二戰時期所建造,自1946年起,到1958年為止,台灣海軍一共接收十六艘501級的通用登陸艇,目前尚有八艘服役中。合字號的任務不外乎是人員、車輛與物資的運送,其曾在八二三砲戰期間執行陸軍八吋砲的運送任務。合字號除了以自身的動力執行短程運輸任務外,另外也可藉由船塢登陸艦(LSD)的載送抵達目的地的外海後,再實施泛水作業以進行搶灘任務,將人員、車輛與物資上陸

IMG_1848

『馬祖』地名其實來自於『媽祖』,因相傳宋朝『林默娘』投海救父,遇難後遺體漂流至此,百姓感念其孝行,將『媽祖』厚葬於當今『馬祖境天后宮』,並將原地名『竿塘』改稱為『媽祖』,後來軍方將『女』字邊去掉之後成為『馬祖』

IMG_1837

馬祖列島是台灣相當重要的軍事要塞,大小島嶼散落在閩江口外,而對許多在此服役的阿兵哥,戰地軍旅生活更是相當難忘的回憶

IMG_1847

正因為馬祖列島四面皆海,自古以來居民多以漁業維生,也因為地勢之利被海盜作為根據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號稱『海皇帝』的大海盜『蔡牽』。傳說閩南籍的『蔡牽』曾盤踞南竿島,為了監制閩江口,在津沙、鐵板和馬祖澳大興土木建造『天后宮』,做為航標引導之用

IMG_1836

然而『馬祖境天后宮』確切的原始興建年代已不可考,肇建約在清嘉慶年間(約西元1769~1794);清光緒20(西元1894),英國海軍『海圖官局』將『馬祖天后宮』測繪在『南竿』地圖上,清末民初『馬祖境天后宮』為兩層樓木結構的廟宇,登樓可眺望『閩江海域』,凡過往船隻常泊於『馬祖灣』候潮和避風,等待進入『閩江』

IMG_1841

民國32年抗戰後期,海匪『張逸舟』為安撫民心,在此重修天后宮,並留下『重修馬祖島天后宮記』的碑文,見證『馬祖』與『媽祖』之間的一頁滄桑史

IMG_1839

之後『天后宮』約每隔20年就翻修一次,民國52年,馬防部司令『彭啟超』派工兵協建『天后宮』,民國90年鑑於廟體狹小、屋頂滲漏,結構等因素,鄉議就地重建『天后宮』,以82天施工完成,歇山重簷四重頂,結合木石結構,跳脫馬祖閩東風格的封火山牆格式

IMG_1845

近年來為了配合政府『觀光立縣』之政策以及彰顯『媽祖』盛德,『馬祖境天后宮』的社友發起了重建『馬祖境天后宮』的活動,期望能夠再度展現閩東傳統廟宇之建築風貌,並促進『馬祖』觀光發展。因此隨後便成立了『天后宮管理委員會籌建小組』,新建廟宇的工程於民國90年動工,自此恢復原來傳統廟宇之姿

IMG_1840

根據民間傳說,『媽祖』原來被葬在『南竿』,之後『湄洲』鄉親得知此事,跨海到『南竿』將『媽祖』遺骸迎回,只保留唯一的一座衣冠塚,而這座衣冠塚,據說已一千多年。千餘年來『媽祖』靈穴墓石從未移動

IMG_1811

上圖即是埋葬媽祖的靈穴,因為每每廟方欲動工修整或是遇到人為侵擾,『媽祖』總是立刻顯靈阻止,聖蹟頻傳。民國52年,國軍辦理伙食時不慎失火,廟體受損而進行改建,工兵在靈穴的所在地舖設地磚,隔天地磚竟全部破碎

IMG_1812

民國91年改建,打算暫時遷移靈穴,但鑽地的地鑽卻怎麼換怎麼斷,只好作罷。後來新廟完工前,廟方想為靈穴上的鳳紋石板塗上油彩,但卻無法上色,經擲筊請示,才知道『媽祖娘娘』希望保持原樣、原色。於是廟方遵照『媽祖』諭旨,以藝靈石用強化玻璃覆罩,並立碑提醒後人,並藉此表示對『媽祖』的尊崇

IMG_1813

現在所見的『天后宮』為民國90年時所重建,規模龐大,主體為閩東傳統廟宇的殿堂型式,石材外牆再配上附有蟠龍浮雕的石柱,大木斗的拱形結構,外部飾以描金鏤花、雕樑畫棟、吊藍雀替、八卦藻井等題材

IMG_1814

瓦作則是以黃琉璃再配上捲草以及具有閩東傳統特殊風格之龍吻脊等窯燒的裝飾物。綜觀馬祖境天后宮,整體在精緻及華麗的外觀下,又不失莊重、嚴肅、堂皇的廟宇風貌,可說是閩東傳統廟宇建築的代表作。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2018-09-21~23 馬祖三日遊─世界第一高『媽祖巨神像』(12)

2018-09-21~23 馬祖三日遊─南竿『玖伍小築民宿、山隴蔬菜公園』(11)

2018-09-21~23 馬祖三日遊─南竿『北海坑道』少年Pi的搖櫓奇幻漂流 (10)

2018-09-21~23 馬祖三日遊─馬祖戰地文化遺產博物館『勝利堡』(9)

2018-09-21~23 馬祖三日遊─阪里沙灘、北竿白沙港、南竿福澳漁港 (8)

 2018-09-21~23 馬祖三日遊─北竿阪里大宅、北竿遊客中心 (7)

2018-09-21~23 馬祖三日遊─馬祖北竿『戰爭和平紀念館』感動‧回憶 (6)

2018-09-21~23 馬祖三日遊─馬祖北竿第一高峰『壁山觀景臺』(5)

2018-09-21~23 馬祖三日遊─馬祖北竿一處神比人多的『橋仔聚落』(4)

2018-09-21~23馬祖三日遊─馬祖北竿最美聚落『芹壁聚落』(3)

2018-09-21~23 馬祖三日遊─馬祖『北竿機場』(2)

2018-09-21~23 馬祖三日遊─臺北『松山機場』(1)

 

arrow
arrow

    賓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