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我們來到金寧鄉『湖下生態藝術牆』拍照,當我們路過金寧鄉『湖下』時,『慈湖路』旁的生態藝術牆吸引我們的目光,這是原本閒置的空屋,化成街角美麗的風景,和不遠處的『湖下海堤』景色遙相呼應
創作者為金門在地藝術家『吳鼎信』,以磚雕陶板燒製出作品的構件,晶亮的南京雨花石及風化的蚵殼為裝飾,運用剪粘和泥塑技術,花了二個半月的時間完成此作品
這件以金門常見生物組成的生態藝術牆作品,可以看到熟悉的鸕鶿、水獺、戴勝鳥、情人鱟等生物,將金門現有生態物種與藝術教育自然的融入社區,目前已成為年輕們的熱門打卡景點
創作者利用傳統窯燒紅磚工法,將生態與藝術教育自然的融入社區,還可以看到以『蝴蝶』組成的大愛心,而這些『蝴蝶』是由『湖埔國小』學生們一片一片的燒陶拼出來的,每一片的燒陶都有好多巧思和心力才能完成,每一隻蝴蝶都寫著『湖埔國小』每一個孩子的希望,未來這面生態牆會一直陪著孩子們長大,隨著時光歲月,這面牆會越來越美,就像金門高粱酒越陳越香
2019年10月,藝人『岑永康』千里迢迢來到金門,在創作藝術家『吳鼎信』的指導下,將親手簽名、製作的蝴蝶,放上『湖下聚落』的生態藝術牆,為美麗空間之作畫下完美句點,讓所有造訪旅客除了擁有美照外,更對湖下聚落留下深刻印象。上圖綠色圈圈處為『岑永康』親手簽名、製作的蝴蝶黏貼處,但當天我們拍照的時後,已經不見該隻蝴蝶,不知是蝴蝶自己飛走了,還是被遊客偷走了!
金門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海岸潔白環境的沙灘,清澈的海水、湛藍的天空,位居中國大陸東南孤形沿岸中間,是南來北往候鳥遷徒必經之途,同時!金門的自然生態在從前戰地軍事時期的管制之下,受到高度的保護,因此!也保留了許多良好的棲地
自戰地戒嚴時期的砲聲絕跡後,少受干擾的田間,春季小麥和夏秋高粱的收成、海灘潮間帶的魚蝦貝類,都為各種候鳥和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成為各種鳥類棲息的天堂
除了可見上圖的『戴勝鳥』及『環頸雉』,以及夏日精靈『栗喉蜂虎鳥』等蹤影之外,更可看見保育類動物『歐亞水獺』的蹤影,與千年活化石有『夫妻魚』之稱的『鱟』等,也都可在金門島上尋覓芳蹤,是欣賞自然生態的聖地
在炎炎夏日來金門旅遊,賞鳥人士絕不能錯過夏日精靈『栗喉蜂虎鳥』!『栗喉蜂虎鳥』屬於過境金門的夏侯鳥,每年4-8月都會到金門築巢繁殖,之後再飛往其他地區過冬。『栗喉蜂虎鳥』色彩鮮艷奪目,以挖掘土洞為巢穴,是集體營巢的鳥類。為了讓遊客更加了解夏日精靈,及保護牠們的巢穴,在金門最大的巢地『青年農莊』,設置了迷彩偽裝隧道,提供近距離觀察且友善的空間
『慈湖』也是金門重要的生態保育區,更是遊客必到的景點,不僅可眺望對岸的福建省『廈門市』,也可遠觀金門獨特的夏候鳥『栗喉蜂虎』生態。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為提供更多民眾、遊客可以了解『栗喉蜂虎』的生態,以及推廣賞鳥正確的倫理與態度,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金門縣野鳥學會』於現場提供免費生態解說,歡迎大家於活動期間,一同來慈湖『三角堡』欣賞『栗喉蜂虎』美麗的丰采
金門島嶼鳥類資源豐富,其中夏候鳥『栗喉蜂虎』更是特別的吸引大家的目光,因為牠的羽色十分繽紛、美麗,且捕食昆蟲的技巧十分的 高超,牠是熱帶鳥類,春夏期間在大陸南方繁殖,秋冬則移到東南亞一帶渡冬,因為金門鄰近大陸,所以每年都會有大批栗喉蜂虎到金門繁殖下一代
金門每到10月下旬,『鸕鶿大軍』就會從北半球高緯度地區飛至金門過冬,牠們喜愛夜棲慈湖、陽明湖和小金門陵水湖及西湖等地區的木麻黃林,其中又以慈湖之夜棲族群最為龐大,根據金門國家公園監測結果,近年最大族群數量為去年1月的13054隻,歡迎喜愛賞鳥的鳥友來金門欣賞
日行性的『鸕鶿』白天時聚集於洲渚,夜晚則飛到樹林上層過夜,數量在12月至隔年1月可達到最高峰,尤其傍晚時分『萬鳥歸巢』盛況更被賞鳥愛好者視為奇景,『鸕鶿』常以人字形或一字形井然有序的排列隊伍翱翔於天際,乘著夕陽歸巢美景已成為金門世界級的生態景觀之一
欣賞金門戰地風光、純樸的閩南古厝聚落與風獅爺之餘,您知道金門有著珍貴稀少的『歐亞水獺』出沒嗎?由於金門是『歐亞水獺』分布範圍的一部分,所以在金門可看到野生的水獺
不過『水獺』容易受到水質汙染而減少,加上『水獺』是夜行性動物,在車輛增多的金門,更是常發生被撞死路殺的事件,因此在金門駕車旅遊時,別忘了停、看、聽,說不定有機會目睹『水獺』可愛的芳蹤喔!
2020/01/11 攝於 湖下生態藝術牆 地址:金門縣金寧鄉湖下村44號前民房 (三間樓仔厝)後面
▲戴勝鳥
▲栗喉蜂虎鳥
▲栗喉蜂虎鳥
▲鸕鶿
▲環頸雉
▲歐亞水獺
▲金門藍眼淚
▲金門藍眼淚及情人鱟
《延伸閱讀》
金門金寧鄉【湖南高地】─『古寧頭戰役』國軍反擊部隊第十八軍的指揮所
【金寧鄉】安美村『中堡藍曬圖』、安岐村『安岐風獅爺、風雞咬令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