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我們的『阿吉旅遊網』要規劃一趟『宜蘭太平山賞楓之旅』二日遊,但第一天來不及在早上進入『太平山園區』,只能安排在第二天一早坐接駁車進入,而第一天就安排新北市的『草嶺古道』健行,以便第一天晚上住宿在宜蘭,第二天一早好進入『太平山園區』
我們早上6點半從斗六坐遊覽車出發,一路來到基隆市貢寮區已是早上11點,快接近午餐時間,所以在延平街153號『海王子海鮮餐廳』吃午餐,吃飽飯再去走『草嶺古道』,因為走一趟『草嶺古道』據說要5~6個小時
而我們的第一天行程本來不是『草嶺古道』,據說是要去新北市鹽寮『藍灣海濱休憩園區』做牛舌餅DIY,後來經團員抗議沒時間還DIY,後來才改為『草嶺古道』健行,ㄚ其實如果只要是沒去過的景點,我都很OK啦!
吃完午餐後,中午12點我們開始由『新社橋』的『土地公廟』前『遠望坑街』進入『草嶺古道』,『草嶺古道』位在宜蘭縣和新北市的交界處,全長約8.5公里,是清朝時代淡水廳(艋舺)到噶瑪蘭廳(宜蘭)的交通重要孔道,屬『淡蘭古道』中的其中一段,更是台灣目前僅存前清所遺古道之一
但是可惜的是我們來到『基隆』便遇上下雨,讓我們只要來基隆或宜蘭,老天爺從沒給過我們一天的好天氣,不是下雨就是陰天,真的是浪費了這美好的景致
來到這裡是『遠望坑親水公園』,為登『草嶺古道』的必經之地,公園採用砌石護岸工法及順應河道蜿蜒,進行河岸整治工作,闢建一處清溪與梯田花卉交錯的親水步道,適合親子生態之旅,並兼具生態保育與休閒觀光休憩效果
『遠望坑親水公園』位於進入『草嶺古道』約1.1公里處的左側小型河谷平原,原本為農地,現已改建成親水公園。溪流兩旁建有木製步道、橋樑及涼亭,遊客可在漫步其間,欣賞大自然風光,亦可觀賞溪裏成群的臺灣溪哥魚和苦花魚
『遠望坑親水公園』清澈溪水蜿蜒流經,沿著步道漫步原始梯田與溪谷間,只聽見鳥語和潺潺流水的合鳴曲,夏末秋初時分,花白味香的野薑花盛開,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
遊客可在入口停車場處,綠油油草坪上或清澈溪流裏嬉戲戲水,或登上居高臨下的木涼亭,眺望古樸的阡陌梯田及自然生態水池風光;再沿著溪旁石塊步道往內走,來到一潭平靜的水塘,池中矗立小巧拱橋及雙水亭,穿越拱橋步上觀景小橋,清澈見底的溪水,溪裏成群的臺灣溪哥魚和苦花魚,密密麻麻成群的游動煞為壯觀
可選擇端坐在水中雙亭上,清澈的湖泊映著涼亭及樹影,游魚成群和栩栩如生的蓮花,如此寧靜的幽谷美景,猶如人間仙境,親臨此地,你不妨親自動手搖水泵與動腳踩水車,充分體驗田園生活樂趣。『遠望坑親水公園』四面環山,有溪流、梯田、生態池及豐富的動植物生態,是個自然生態旅遊的極佳地點
『遠望坑親水公園』面積雖不大,單純走完一圈大約只需10-15分鐘,但很適合親子同樂。民眾可在此戲水,但得小心安全
從『遠望坑親水公園』入口處一路上行約十來分鐘,來到『跌死馬橋』,『跌死馬橋』以前為木製,下過雨後木板濕滑,曾有馬經過時跌落橋下,故此得名
12點40分來到『雙溪』的一處叉路口這裡!開始沿著『雙溪』的溪邊而行,之後會經過『仙跡岩』
『草嶺古道』是一條連接台灣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與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山區的步道。屬古代『淡蘭古道』北路一部分,亦為目前僅存的路段之一
『草嶺』之名得自海拔較高處道旁山嶺芒草生長茂盛,幾乎不存其餘樹種。古道長約8.5公里,途中有『雄鎮蠻煙碑』、『虎字碑』等古蹟,於『埡口』及宜蘭縣部分可遠望『龜山島』
『草嶺古道』在失去運輸用途後,古道近年來已成為熱門景點,目前由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負責經營管理。『草嶺古道』據聞古代由台灣原住民『平埔族』逐步闢建,方便連絡『雪山』尾稜兩側的交通
清代以前,據《台灣省通志》記載,一位台灣原住民『平埔族』闢建了臺北與宜蘭間的山路,後來的人也都循著這條路線,出入往來兩地,這就是最早見諸文獻上的『淡蘭古道』
『淡』即『淡水廳』,以艋舺(今台北市萬華區)為其起點。『蘭』則為『噶瑪蘭廳』(今宜蘭縣),貫通山區的這條道路就叫做『淡蘭古道』
由『艋舺』前往『噶瑪蘭』,必須經過『三貂嶺』與『草嶺』兩座山脈,因此『淡蘭古道』又可分為『三貂古道』與『草嶺古道』。上面『淡蘭古道』路線圖是我在『仙跡岩』處拍的
下午1點我們到達『仙跡岩』,『仙跡岩』是一塊嵌在樹下懸崖上的大石頭,在巨石上有像人的腳印凹痕,傳說有仙人在此駐足,故稱為『仙跡岩』
經過『仙跡岩』後再走約15分鐘即到了『雄鎮蠻煙摩碣石碑』,『雄鎮蠻煙摩碣石碑』位於草嶺古道半山腰(海拔約240公尺),石碑寛3.36公尺、高1.19公尺,與『虎字碑』同列為三級古蹟
『雄鎮蠻煙摩碣石碑』相傳是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劉明燈』北巡『噶瑪蘭』,行至山腰之際大霧彌漫方向難辨,並聽說當地常起蠻煙瘴霧危害過往商旅,故就地題下『雄鎮蠻煙』四個大字摩崖刻勒在石碑上,藉以鎮壓山魔
有首古詩描述『雄鎮蠻煙』碑:『雄』危聳旁其卯星,『鎮』迫龍更抱心胸,『蠻』氣霏霏龍吸雨,『煙』兌亨亨虎吞風。『雄鎮蠻煙』四字雄渾豪邁勇而有力,現已被列為三級古蹟
『淡蘭古道』的開闢大約是在1790年後,當時由『白蘭氏』開闢『暖暖』經『十分』、『楓仔瀨』、『頂雙溪』出『宜蘭』的山路;1807年臺灣知府『楊廷理』開闢了自『四腳亭』經『蛇仔形』至『頂雙溪』,越『草嶺』以出『宜蘭』的山路
下午一點25分走到這處涼亭及公廁時,雨還有風已經開始有點變大了。『草嶺古道』在1823年臺灣北部望族『林平侯』(林本源之始祖),因當時艋舺、萬華到蛤仔難(噶瑪蘭)的交通非常不便,而斥資拓修『楊廷理』所開之路線
1856年『林平侯』之子『國華』繼承父志,修築基隆經瑞芳、頂雙溪到三貂嶺的路線,從此『淡蘭通道』成為暢通東西之間的重要孔道,行旅興盛達百年之久
古道的鋪設以中國南方丘陵山路的築路技術,採用當地最常見的砂巖作為材料,石磴如梯,後來歷經日人的拓寬、頭城鎮公所的開路以及東北角管理處重新以砌石鋪設,而成為一條古意盎然、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健行步道
下午1點40分來到了『虎』字碑,以草書所勒的『虎』字碑,矗立在海拔約330公尺、接近嶺頂隘口處山徑步道旁約4公尺處的一石塊上
上款落有『同治六年冬』,下款為『臺鎮使者劉明燈書』,相傳當時『劉明燈』出巡噶瑪蘭時,路經該處被風暴所阻,故取『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之意,而以芒花為筆,就地揮毫題下『虎』字勒碑鎮風
『虎』字碑與『雄鎮蠻煙』摩碣同為直轄市定古蹟,從這些彌足珍貴的歷史古蹟,可窺見先民蓽路襤褸以啟山林的拓荒精神
『虎』字碑再往上走就是『埡口平台』及『觀景亭』,在『啞口』的觀景亭為整條古道地勢最高點,向南可遠眺太平洋、龜山島及宜蘭縣頭城鎮大里聚落。古道西側山丘上建有觀景亭,視野更佳
清朝同治年間,於同治5年調任台灣的台灣鎮總兵『劉明燈』,就任一年後,在他走過的『淡蘭古道』上,先後留下了『金字碑』、『雄鎮蠻煙碑』以及『虎字碑』,即使『劉明燈』對當時的台灣貢獻與影響不多,但也因這些古蹟而被歷史所記載
位於宜蘭縣、新北市縣界平台上,有一座石塊疊建的小型土地公廟『福德祠』,高僅3、4台尺,建於民國14年,有一說法為建築的年代較『虎字碑』及『雄鎮蠻煙碑』為早,祠內同時供奉土地公及土地婆,可說是極少見的一座
越過『埡口平台』即是宜蘭縣管轄之地,在『觀景亭』上即可看到宜蘭大里及頭城等地,據說還能看到『龜山島』,可惜今日煙雨濛濛,什麼也看不到
然後我們開始往下切,但我們不走大馬路,而是走昔日原住民平埔族所闢建的古道,見證先民蓽路襤褸以啟山林的拓荒精神
1881年左右,『淡蘭古道』是唯一由清政府認定的官道,沿途設有隘寮(募集壯丁保護行旅安全,類似現今保鏢)、遞舖(傳遞信件貨物的轉接站)、驛站,十分方便與安全
因此台灣先民到宜蘭開墾時,大多都是經過『淡蘭古道』;而官方巡視與交通頻繁,亦造就『淡蘭古道』上的許多古蹟。草嶺周邊古道經歷約130年的演變,功能早已式微,今日僅存『三貂嶺古道』、『草嶺古道』與『隆嶺古道』三段,其餘路段已被鐵路、公路所取代
例如這『客棧遺址』,目前舊址上只剩下地基和廢墟,若沒有標示說明,很難想像這是以前的客棧
古道途中設有涼亭、解說牌及公共廁所,於古道『大里』端有一處遊客服務中心,提供古道遊客休息與服務。若中途不休息,步道(遠望坑→大里車站)依腳力約3~4小時可完成
古道『大里』端有一處『芒花館』及一間公共廁所,『芒花館』於2015年設立,是全台唯一以芒花為主題的展館,館內共分為台灣區、草嶺古道區、感官體驗區及生活區4個主題專區,並具備1間多功能教室
草嶺古道『芒花館』基於『環境倫理、資源保育、互動互賴、生態原理、環境管理及永續發展』等六大概念進行展場的設計
『芒花館』提供優質的環境學習空間,幫助參觀遊客了解『草嶺古道』以芒花族群為主的生態系統,並學習到芒花於生活上的應用,與能源發展的趨勢,進而落實愛惜有限之資源與環境生態之環保概念
台灣區由全世界的芒花分布,聚焦介紹台灣的芒花種類,現場展示台灣6種主要芒花種類的標本,並設置顯微鏡供遊客從細部觀察各種芒花之間的差異;在草嶺古道區介紹古道的地形地貌,教導遊客如何隨著古道沿線發掘不同種類的昆蟲與動植物
在感官體驗區可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5種感官體驗,以不同角度觀察芒花的各種樣態,在生活區展示芒花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的運用方法,介紹芒花如何運用於生質能源上,與未來生質能源之發展
由『芒花館』再走一段路下來即是大里『天公廟』的後方,大里『天公廟』廟名『慶雲宮』,建於1836年,主祀由福州供奉來台的『玉皇大帝』
平時香火鼎盛,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九是當地慶典『拜天公』之日,會有從各地來參拜的信徒。廟下方有一大石,上有『何應欽』將軍親筆所題『蘭陽第一勝景』字蹟
大里『天公廟』背倚綠意盎然草嶺山,面向湛藍浩瀚太平洋,遠可眺望載浮海面的『龜山島』,地理環境幽美、景色殊麗,廟宇建築繁複,氣勢磅礡,更可向天公伯借膽消業障
『慶雲宮』主祀玉皇上帝,其開基神尊有三尊,信徒稱之為『天公大帝』,『大天公』騎麒麟,『二天公』騎白馬,『三天公』騎青獅,此三尊神尊現安奉於正殿神龕。迨清道光年間創建天公廟,其鎮殿神尊為黧面,因有『黑面天公』之稱,此即神威顯赫、聲聞全臺之『大里天公』,現安奉於凌霄寶殿
『慶雲宮』之正殿,左龕主祀水仙尊王,右龕主祀福德正神。聖母殿主祀天上聖母,左右龕所祀與正殿同;太歲神位安奉於聖母殿。凌霄寶殿之玉皇殿,左龕主祀南斗星君,右龕主祀北斗星君
玉皇殿又陪祀以三官大帝、三恩主(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太陽星君、太陰星君、五穀先帝、中壇元帥等。而托塔天王、二郎神二鎮廟神將,除矗立於凌霄寶殿之鐘鼓樓閣上,又與王靈官、馬靈官鎮守於玉皇殿內;至千里眼、順風耳,則陪侍天上聖母,分立於聖母神尊前之左右
『慶雲宮』旁南側就是『大里遊客服務中心』,隸屬『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供遊客旅遊諮詢服務。遊客服務中心入口旁廣場有一個仿『虎字碑』的拓碑區,遊客可在此體驗拓碑的樂趣
館內的展示以人文史蹟為主軸,並設有東北角旅遊區域及宜蘭地區的旅遊動線系統,提供遊客更豐富的旅遊資訊,以及知性與感性的解說導覽服務
遊客中心也設有一間可容納80人的多媒體放映室,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期間,每一小時,以『山海伴我行』、『龜嶼鄉情』、『山海戀風景』和『東北角地質之旅』等4部影片輪播,全年無休,開放團客事先預約
遊客中心下方大停車場上有一大石,上有『何應欽』將軍親筆所題的『蘭陽第一勝』字跡
【交通資訊】
台鐵福隆站:可搭乘火車至『福隆站』下車,依指示步行約5分鐘至『福隆遊客中心』搭乘接駁車至『遠望坑街口』下車後步行至草嶺古道入口。
自107年11月3日至25日,逢週六、日於『福隆站』增停班次如下:
福隆增停班次(自強號):
(1)順行列車:212次(樹林=花蓮)、170次(嘉義=花蓮)
(2)逆行列車:177次(花蓮=斗南)、427次(臺東=樹林)、473次(臺東=彰化)
大里站:可搭乘火車至『大里站』下車後,依指示步行約10分鐘即可抵達草嶺古道入口。自107年11月3日至25日,逢週六、日於『大里站』增停班次如下:
大里增停班次(區間快車):
(1)順行列車:4022(鶯歌-蘇澳新,週六)、4070(樹林-蘇澳新,週日)
(2)逆行列車:4027(蘇澳新-湖口,週六)、4077(蘇澳新-湖口,週日)
然後晚上我們住宿在宜蘭蘇澳『立都大飯店』,因為當日宜蘭市或羅東鎮的飯店都已被預訂一空,只好訂到蘇澳鎮來,雖然老飯店感覺不怎麼樣,但至少也還算乾淨。而當晚雨又下得很大,更沒有夜市可逛,雨傘又在『草嶺古道』被風雨吹壞,還好附近有7-11可買雨傘及補充黃色雨衣,不然真不知明日的『太平山莊』要怎麼走下去
『立都大飯店』標準雙人房一大床定價3,500元,平日1,800元起,假日2,200元起。客房設備:中央空調設備、國際多頻衛視、中控立體音響、燈控調光、專屬停車場、國際直撥電話、房間皆有窗戶自然採光、自動晨喚總機系統、特製漁港風味早餐、個人專用整套衛浴用品、礦泉水、無線上網等。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2018-09-21~23 馬祖三日遊─臺北『松山機場』(1)
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田園休閒餐廳』、中和『君迪商務旅館』
2017 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福隆海水浴場『福隆金沙‧十年有城』
【台灣36秘境】新北瑞芳深澳岬角─『酋長岩』、『象鼻岩』實在有夠〝象〞
員工年度旅遊 (11)─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英商嘉士洋行)
員工年度旅遊 (6) ─新北市瑞芳區『九份老街』逛街兼吃美食
員工年度旅遊 (5) ─宜蘭頭城【北關海潮】、新北市【三貂角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