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參觀完了古寧頭南山『雙鯉湖溼地自然中心』之後,聽說南山也有一座『三眼井』及『風獅爺』,『三眼井』在好友『小紅帽』的部落格裡曾經看過,不過要在村莊裡找到『三眼井』,好像也是不大容易的事
好在我們進入村莊後,沒幾彎就找到了這座清朝時候就已存在的『三眼井』,此井位於南山43-2號旁,共有三眼,各孔徑約33公分,井深約6公尺。相傳為清朝鄉人『李永輯』所修,康熙年間某日,在朝為官的『李永輯』在村內閒逛,看見鄉人在井旁爭得面紅耳赤,詢問之後得知,村民因多人同時取水,互不相讓,導致水桶吊繩經常糾纏打結,為此常生糾紛,村民相當苦惱,於是李永輯自行捐資修建井口,將井口修成三孔,解決了鄉人的問題,真正做到苦民所苦。地方盛傳李永輯因此善舉,最後做到三品中軍副將,恰好跟其所修之井三眼品字相符
金門縣誌載:在古寧頭南山村中,井欄鑿石作三孔,如品字形,可三人同時汲取之。以紅磚砌垣,上部加上塊石,井口以石條加蓋,留著三個圓孔,各置一個以青草石鑿成的井欄,檔高四十公分,口徑三十三公分,石厚七公分,在最近一次村里整修中,井的周圍加鋪花崗石板,使井欄降低了十公分,該井目前依然泉水充沛,居民可以在此汲水、洗衣、話家常,是凝聚感情的一個活力空間。聽說金門習俗井有井神,自井中汲出之水,不得再倒回井中,以免觸怒井神,遊客須入境隨俗,特別留意。其實不管有沒有井神,取出的水再倒進去,其衛生堪虞
但說到這尊『北山風獅爺』就有點難找,其實也不是很難找,只是我們沒有把地理環境弄清楚,原來我們身處的『三眼井』是位在『雙鯉湖』的西岸,而『北山風獅爺』則是在『雙鯉湖』的東岸,當我們問了一位鄉老之後,才知要繞到對岸才能找得到,但要怎樣繞到對岸也是一個問題,所以最笨的方法就是循著岸邊走,最後總會繞一圈到達
還好諾大的『雙鯉湖』有一條穿越湖心的小小道路,就在上圖左側電線桿左轉過來就看到了這尊『北山風獅爺』,風獅爺位在北山村雙鯉湖畔,金門國家公園西區管理站旁,材質:石雕。姿態:蹲踞。高度:119公分。設置目的:擋水箭、鎮風煞。右手拿『如意』,口含石珠,傳說中自認最帥、俊俏的風獅爺
為何會是自認最帥、俊俏的風獅爺,原來這是有一段傳說的故事,話說位於古寧頭北山的風獅爺長相非常俊俏,常會調戲經過的村女,民風保守的村民不堪其擾。有一次其中一位村民為了要給予石獅公一個小小的教訓,便拿著種田的工具往祂頭上一敲,這一敲大事不妙啦!居然將石獅公的左耳朵敲掉了!從此而後,俊俏的風獅爺便缺了一角耳朵
又有一傳說是此風獅爺開光設立之日,其面向的『西浦頭』烏雲罩頂,雞犬無聲,『西浦頭』村民面面相覷,不知何因,於是祈請王爺降駕解惑,後來得知係因『北山風獅』爺設立之故,於是計畫破壞。但這個消息走漏風聲,被古寧頭的居民所悉,於是招來『南山』與『林厝』的村民一同守衛,但時日一久,疏於防範,某日,終被『西浦頭』的居民等到時機,他們沿著海岸溯至風獅爺處,趁機敲毀風獅爺左耳及門牙,從此雞犬方恢復正常
所以現在可以看見『北山風獅爺』用水泥將耳朵補起來的有趣畫面!而且好像現在仍隱隱作痛的感覺,因為風獅爺的頭偏向痛處的左邊,遊客更可看見風獅爺左耳及左牙似有修補痕跡。在金門每一尊風獅爺都有一段傳奇故事,傳說雖只是傳說,但卻能增加風獅爺的傳奇典故
據村民表示,古時候『雙鯉湖』在慈湖未填海造堤之前為一海口,大陸商船可直接由外海駛入,當時漲潮可達現今『古寧國小』校門口處,古寧頭村常被海水倒灌所苦腦,另海上吹來的海風強勁船隻作業困難,村民在北山安置風獅爺後,水患即止,海水僅淹到設置風獅爺處,具有鎮海和鎮風煞之作用
古老的金門有一個傳說,當海潮淹沒了某個龍頭上的石塔時,金門就會淹大水。所以人們總是在進出『雙鯉湖』時總會多看它一眼,當看到潮水淹沒這個位於海濱的石塔時,就知道附近陸地的農田要被淹沒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有一天,石塔傾斜了,向東傾斜的石塔被人扶正,順便把基座用水泥墊高,讓潮水永遠也淹不到石塔,這個石塔就是『北山水尾塔』
依據古寧頭李氏的族譜記載,『北山水尾塔』興建於乾隆三十二年(西元1767年),相傳李氏先祖因避難而分居各地,為求後代子孫能分辨同宗衍派,因此相約於各自的聚居地設立『塔』以求辨識,以李姓居民為主的古寧頭也因此有了這個塔
最早這個塔是個『海底塔』,建造在『雙鯉湖』的出海口。塔之所以會建在這裡,據說是清朝初年古寧頭的長老們認為當地的潮汐變化太大,所以雖然因為濱海而容易致富,卻也因為潮差太大,讓財富如潮水般暴起暴落,所以在出海口蓋了一座水尾塔,一間水尾宮(即雙鯉古地關帝廟)來守住古寧頭的錢財,並收保境佑民、祈福止煞之效
隨著地理環境的變遷,原本在海底的石塔露出水面,除了原本的潮汐力量之外,風吹日曬雨淋造成的影響逐漸顯現。大約民國六十七年(西元1978年),古寧頭人看見水尾塔向東傾斜,隨時可能倒塌,就把石塔加以扶正,並乾脆建了一個水泥基座,把整個石塔抬高,成為了現在的面貌。並且由於慈堤的興建,外海的潮水不再淹進雙鯉湖,昔日那個『潮水淹過石塔,金門就會淹大水』的傳說,就真的成為了一種人們無法親眼證實的傳說
『古龍頭水尾塔』的建築形式是一個正四方形的花崗岩實心塔。整個塔的構造可以分成五個部分,最頂端的『塔尖』高約30公分,底下是分座三層的『塔身』,每層之間有一個石簷作間隔。塔身越底層越寬,上層高80公分、寬50公分,中層高40公分、寬60公分,下層高50公分、寬70公分。最底下的『塔座』高50公分,寬130公分。塔座底下有一片盤寬約160公分、厚約20公分的『底盤』,這就是水尾塔以前在海底時,位於底泥中的支撐底盤
底盤下有『塔礎柱』,高約50公分,寬約140公分。『古龍頭水尾塔』的造型雖然只是一些平整的線條,但是每個部分的高度與寬度不同卻形成了長短高低的巧妙變化,讓整個結構除了呈現出花崗岩的厚重本質外,也多了幾分線條變化的靈動,優美的造型不但成為古寧頭著名的地標性建築,也被指定為古蹟保存
塔高三層,平面方形,立於稍高之塔座上。塔座與塔身均用花崗石造,塔頂安葫蘆。塔在兩層臺基上,上層為七級方錐,下為亂石砌之方錐平臺,其一面有九階石梯可上,平臺四周繞以護欄。塔檐及塔座均用梟混線腳,頂層塔身則用整塊花崗石鑿成,四面各刻一字,分別是『佛』、『法』、『僧』、『寶』,即佛教所謂佛法僧之三寶。塔的周圍遍植荷花,在翠綠荒野之中水尾塔是突出之地標,有景觀之美,兼具民俗的象徵與內涵
在我們拍完了『雙鯉湖』的『水尾塔』之後,我們走進了『慈湖』魚塭的堤防,目的就是要找『慈湖解說站』,因為我想拍日落時分鸕鶿在『慈湖』堤岸上棲息的黑色剪影,只是繞了幾圈魚塭仍然找不到『慈湖解說站』在哪裡,最後只好放棄,反正現在是暑假的6月期間,不會有鸕鶿出現,因為金門『鸕鶿』必須在12月『金門鸕鶿季』的時候才會出現
最後我們走出魚塭,遇見『李光前將軍廟』,在『環島西路二段』路旁有一石碑寫著,古寧頭戰役『李光前團長殉國於此』金門防衛司令部立,中華民國七十年元月等字。石碑對面則是『李光前將軍廟』牌樓,除了兩尊造型的石獅之外,最特別的就是兩尊穿白色軍裝持槍而立的衛兵,這也展現出這座廟宇與眾不同的身世
這座廟宇是為了紀念『古寧頭戰役』中,在國軍陣亡官兵中,官階最高的『李光前』團長,當時他官拜中校。李光前,號帆天,湖南省平江縣人,中央陸軍官校十六期畢業,戰功累累,石牌作戰獲記大功一次,湘西會戰大捷獲頒光華乙種獎章,魯西南剿匪麻城戰役獲忠勤獎章,華中剿匪王家店之戰記大功一次等等
戒嚴時期凡有大功於國家者,可以升三級。所以『李光前』團長雖然為國捐軀,於戰後官升一級追升為上校,但是身先士卒而殉職,可為盡忠報國,至最後追諡為將軍,可說也是實至名歸
李光前團長於民國三十八年戌守金門,十月二十五日凌晨二時許,中共猛烈砲轟金門,掩護共軍由古寧頭至壟口一帶海岸登陸。李團長奉師部作戰命令,率軍由西浦頭山(一三二高地,今之五二高地)向林厝反擊前進,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卻不幸為國犧牲,壯烈成仁,時年僅三十二歲。李將軍之忠骸葬在西浦頭一三二高地,民國四十一年遷葬太武山國軍公墓
李光前是『古寧頭戰役』中十九軍第十四師四十二團團長。共軍登陸後,雙方遭遇戰,兩軍死傷慘重。當天下午在西浦頭國軍為衝破敵軍陣線,時任42團團長的李光前中校,領頭衝鋒,不幸中彈殉國。時年32歲,是該場戰役國軍犧牲的最高階軍官
據稱民國60年間,居民夢見李團長有意保護地方指示建廟,因感念其壯烈守衛地方之精神,於是集資興建廟宇供奉,初稱為『軍府萬興公廟』,尊稱將軍為『軍府萬興公』。至65年擴建時,除居民自籌經費外,金防部司令官夏超並撥款資助修建,並且呈報核准追升先烈為少將,自始方改稱為『李光前將軍廟』
『古寧頭戰役』歷經三天兩夜,五十六小時的纏鬥,最後國軍雖獲勝,但也傷亡慘重,戰場屍橫遍野,血染黃沙,腥風血雨,據當年村民相告,每當入夜後常聽到口令或哨子的傳呼聲,夜犬嚎哞,戰場燐火飛舞,村人甚為驚恐,乃祈禱乩童,口中得悉乃陣亡將士孤魂無依,於是西浦頭村民乃用三牲祭奠英魂,每年農曆九月初八(李光前將軍殉國紀念日)為祭將士殉難日,民國四十二年於李光前烈士陣亡處立石碑紀念
民國六十年村民集資建廟祭祀,當時占地僅十二平方公尺,長四公尺,寬三公尺,四周圍有矮牆。民國六十五年,村民有感於原廟狹小又老舊,因以眾議予以擴建,於四月發動募捐而於六月二日動工,並於八月二十八日全部落成,經擴建落成的該廟正式更名為『李光前將軍廟』
『李光前將軍廟』占地面積四十四平方公尺,長十一公尺,寬四公尺,若連廟旁的稷仔寺及亭子算在內,則達七十餘平方公尺,比原先的廟大很多,四周圍牆亦以剷平,當時總工程費三十六萬元,其中大部份為西浦頭村民捐獻,而防區司令官『夏超將軍』亦破例撥助新台幣十萬元,力促其事
廟前拜庭為『李光前』將軍半身銅像。民國七十二年,在廟的後方又建有紀念館,陳列古寧頭戰役和『李光前』烈士的資料,民國七十五年,『李光前』將軍廟前牌樓由防區駐軍工兵動工興建,並於七十六年一月二十八日祥獅點睛開光。『丹心貫日;浩氣長昭』代表『李光前將軍廟』牌樓的雄偉氣勢。背面則是『正氣千秋』、『昭忠烈顯』
民國八十六年又規劃重建,擴大廟基,至民國八十八年桂月竣工,廟內雕梁畫棟,氣勢恢宏,『李光前將軍廟』香火鼎盛,各界獻匾更是豐富,包括『馬英九』總統的『忠烈垂範』匾額,以及壯烈成仁勳名史冊,萬民欽拜英靈千秋,國軍英勇烈士,永受萬民欽拜與崇仰
據說就在某一年農曆九月初八,也就是10月12號,『李光前將軍廟』要舉辦一年一度的祭祀慶典,而『李光前將軍廟』正殿分為左右兩側及中間廂房,中間廂房長年都是上鎖的,且廟的正門是又大又重兩三個人才推得開,不能隨便開啟,因為廟的正門不是給人走的,而是給神走的,所以如果門打開就是『李光前將軍』要進出了
有一天廟管理委員會人員都在左右兩側的廂房辦公,突然間他們聽到了有沉重的門被打開的聲音,最後居然整個正門被打開了,原本廟裡的主委、總幹事、文書組長3人在印製邀請函,一聽到中間廂房有貴重東西打開,心想是有小偷嗎?
因為這中間廂房可是放了信眾打的金牌、香油錢,價值好幾十萬,如果中間大門打開會引發警報器大響,但奇怪的是,警報器竟然沒響,結果左右廂房的2個人連忙衝進來,一看整間廟3個人都沒有人去開門,就在想說會不會大門鑰匙被偷走,便走到神桌前抽屜一打開,鑰匙還靜靜地躺在抽屜裡
沒想到隔天有個乩童來到廟裡,告知昨晚得到『李光前將軍』顯聖托夢,說昨天『李光前將軍』氣得走出廟裡拂袖而去,因為『李光前』的軍校同期『蔣仲苓』、『許歷農』這些將領,當初都是同梯的,不是升了上將,就是中將,只有『李光前』還是少將,他氣得不行,所以廟方才趕緊幫『李光前將軍』晉升為中將
穿軍裝的『李光前將軍』神像原塑於民國六十五年,將軍廟整建前因為被認為可以庇佑在金門當兵的人軍旅平安,很多官兵都會來祭拜。新兵一到部隊報到,老兵們總會熱心地安排新進弟兄前往將軍廟拜碼頭,以平撫對陌生環境的不安;而後一直等到其屆退放假時,再去拜拜還願,感謝李將軍的保佑,如此周而復始梯梯相傳,神像上因此掛滿了大大小小的酬神金牌。廟裡面的軍裝神像有兩尊,最早的一尊是依據將軍生前部屬描述而塑造
李光前(1917-1949),湖南平江人,中央陸官學校步十六期畢。曾參與石牌、湘西、麻城、王家店等戰役,因戰績彪炳,獲獎章無數,深獲胡璉將軍器重,年32即擔任中校代團長。將軍除了也有像一般廟宇古裝的神像外,特別的是將軍還有著軍裝的神像。每逢農曆九月初八,祭拜會場佈滿國旗、黨旗,然後高舉國旗、黨旗參與遶境,堪稱一絕。每逢農曆九月初八,廟方都會準備紅蛋,據說這是李光前將軍指示的:吃紅蛋,脫殼去惡運,祈求好運來
參觀完『李光前將軍廟』後,我們就往金城市區走,因為天氣實在太熱了,整個臉及手臂都被曬得紅通通,肯定回台灣後又會脫一層皮,沒辦法只好在這炎炎夏日裡找地方休息一下,並來一晚冰涼的剉冰消暑一夏
我們走進金城最熱鬧的後浦菜市場,昨日聽眾家姊妹們推薦在模範街裡的『阿公ㄟ豆花』,說這家豆花店的豆花很好吃,所以今日想趁這炎夏的午後,來碗冰涼的豆花消消暑氣
『阿公ㄟ豆花』位於模範街15號,一走進『模範街』裡,就可以感受到傳統建築的風情。當然還有這間傳統的豆花店,店內不止有賣豆花,還有好吃的章魚燒,不過這麼大熱天,還是覺得吃冰比較適合
有一種味使人垂涎,有一種聲音令人懷念,垂涎ㄟ是‧‧‧許家豆花香,懷念ㄟ是‧‧‧豆花叭噗響。而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家店不僅僅料多實在,而且你想要每一種料都加也可以,重點是不加錢,只是料多與少的差別,讓猶豫不決的你,可以一次感受到多種層次的美味
主料可三選一,配料可以不限幾樣,外帶買10送一,不加配料的35元,有加配料的一律40元,好吃又不貴,消暑又消累,是今夏首選之最
每一碗都是不同特色的豆花,喜歡什麼就加什麼。我喜歡天然的東西,例如大紅豆、小紅豆、綠豆、鳳梨、仙草、愛玉等口味。不喜歡的竽圓、地瓜、湯圓、珍珠等加工過多的料,享受天然無負擔的美食。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金門唯一最高級的百貨公司─金門金湖鎮『昇恆昌免稅商店金湖廣場』
金門金城鎮─『陳氏宗祠』、『後浦16藝文特區』、『莒光湖』、『延平郡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