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
喝完了台南東山系列品種『阿拉比卡』咖啡
也欣賞了『曾文水庫』周邊的風光水色之後
我們再搭著3輛小巴繼續往山裡面的『珈雅瑪』部落走
車行在台3線環繞著『曾文水庫』的『內山公路』上
就在台3線331.5公里處是『曾文溪』灌注於『曾文水庫』的入水口
在『曾文溪』的上方連結兩岸的是『大埔橋』
此『大埔橋』為全省三大跨徑式橋樑之一
有壯觀峽谷地形『長江小三峽』之美譽
『大埔橋』橫跨在『曾文溪』上方
橋長130公尺、橋高距『曾文溪』底約70公尺的垂直距離
橋下巨石林立
站在橋上可看見『曾文溪』水常年切割山壁所形成的壯觀峽谷地形
除此之外又被稱為『回音谷』
在橋上向下大聲呼喊還可以清晰的聽到回音
接著我們從台3線332公里處『大埔橋』前轉入『青山產業道路』
與『大埔拱橋』相距約一公里處有一處『青雲瀑布』
『青雲瀑布』又名『情人瀑布』
因水量充沛時從頂傾洩而下的水量伴隨隆隆的水聲
當流水匯合為一時就像似情侶們牽手瀑布底下見證一樣
故又稱為『情人瀑布』
進入茶山『珈雅瑪』部落之後由鄒族公主帶領解說
阿里山鄉一共有9個原民部落
有山美、心美、樂野、特富野、達邦、里佳、來吉、逐鹿與茶山部落
『茶山』則位於『曾文溪』的源頭
在『阿里山鄉』的最南端
鄒族人稱『茶山』為『珈雅瑪麻拿』
在鄒語中的意思是『山腰上的平原』
後來日本人來了把這裡當作牧場
因為嫌原本的名字太長就把這裡改叫做『珈雅瑪』
『茶山村』在1762年到1940年這段時間都沒有人住在這裡
傳說很久以前居住在這裡的是『達古布亞努族』(是鄒族的姓氏)
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族群突然消失了
最後國民黨政府來到台灣
因為『珈雅瑪』和日語中的『茶山』同音
所以就改稱為『茶山』
在我們來到『珈雅瑪』部落時
剛好有一批遊客正在豐年祭場所看表演
所以我們就在部落的最上方下車
然後由鄒族部落的公主帶領我們沿著部落上方一直介紹下來
一邊介紹一邊等待上一批遊客走後才換我們進入豐年祭場所
每到一處地方總會有一段神奇傳說
而這段神奇傳說正是支撐著一處地方的精神延伸
有了傳說才能活化地方的動力
而這傳說正是鄒族的『洪水神話』
鄒族並把這段小螃蟹打退巨鰻的神話畫在牆壁上以告知後代子孫
傳說很久以前鄒族發生了大洪水
但洪水遲遲不退去
後來才發現是有條大巨鰻堵住了河口
部落居民還有動物(山羌、山豬、鹿等)都只能躲在高山上
可是一直找不到勇者敢去擊退巨鰻
這時螃蟹出現了
牠說願意去擊退巨鰻
不過須要鄒族女人的腿毛做為回饋
最後小螃蟹攻擊巨鰻的腹部
終於把巨鰻趕走使得洪水退去
而拿了鄒族女人腿毛的螃蟹據說成為了現在的毛蟹
在神話牆壁上方有一鄒族勇士與獵犬的石雕像
雄赳赳氣昂昂的鄒族勇士頭帶皮帽和飾帶
身拿獵刀刺向地上一條山豬就像是部落的守護神一樣
守護著茶山『珈雅瑪』部落的所有子民
此時天空中出現了一團白色雲朵
濃厚的白色雲朵遮住了大部份的陽光
而雲朵的形狀像極了一尊觀世音菩薩
正在天上散發出耀眼的佛光
在茶山『珈雅瑪』部落裡也處處可見濃厚原住民色彩
如石雕、木雕、圖騰等藝術創作
這樣的藝術創作也會裝飾於涼亭內
藉由不同的藝術創作述說涼亭內不同的故事
茶山『珈雅瑪』部落人口不多
約僅四百多人(其中鄒族佔60%,布農族30%,漢人10%)
但涼亭卻將近一百餘座形成獨特的茶山涼亭文化
『分享』是原住民的生活哲學
過去族人到山上狩獵
會依據所捕獲獵物的種類、大小用不同的呼叫聲
傳知部落中的族人
族人會依需要上山幫忙抬回獵物
然後在涼亭分享人人有份
『屯阿巴娜生態步道』位於『茶山村』內
這條步道相當開闊而平坦
旁邊有一條灌溉的水圳
由此走至『珈雅瑪浠瀑布』約30分鐘
路途由農田菜畦逐漸轉為濃密的森林
途中左側有『珈雅瑪溪』流過
園區呈O型步道路線
可以繞『夕陽亭』走上山頂的稜線再走至瀑布
『茶山』著名的『水火同源』地下沼氣湧泉區也在附近
晚上則是夜間觀察螢火蟲的精彩地點
光是蛙類有15種之多
種類佔台灣蛙類一半
螢火蟲也有6、7種之多
此外『珈雅瑪瀑布』旁邊的小徑可通往大石壁和蝙蝠洞
行程約1個半小時
目前茶山『珈雅瑪』部落的涼亭將近百餘座
大小、造型風格各不同
形成獨特的茶山涼亭文化
因此每年還會舉辦『涼亭節』
除了鄒族人之外
就連布農族、漢人村民也都紛紛響應
在自己的屋前搭建起反映出自身族群文化的涼亭
不過每個族群還是有不一樣的禁忌
依布農族來說涼亭依然有分享的作用
但要主人家有在家的時候才能進去
那麼該怎麼分辨哪一個涼亭是鄒族
還是布農族的涼亭呢?
主要是看涼亭裏面的裝飾
而不是看屋頂的造型
只要涼亭裡面掛玉米、芭蕉的是鄒族的涼亭
而掛著骨頭的是布農族的涼亭
以鄒族為主要族群的茶山『珈雅瑪』部落
不同族群共同生活的部落是經過磨合
溝通之後慢慢建立的
在這裡可以看見族群相融合的景象
茶山『珈雅瑪』部落的信仰有『長老教會』與『真耶穌教會』都是愛耶穌的
所以在信仰上並沒有什麼衝突
共同營造與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慢慢地茶山『珈雅瑪』部落變成了一個大家族
茶山『珈雅瑪』部落最大的特色就是家家戶戶都有一座『涼亭』也叫作『分享亭』
隨處可見的就是一座座鄒族、布農族所搭蓋的涼亭
而好客的『茶山』村民用『涼亭』與遊客們分享喜悅與歡樂
在每年的11月份時
『珈雅瑪』部落會舉辦充滿鄒族文化特色的『涼亭節』
歡迎遊客到『茶山』見識傳統的分享文化
『茶山村』雖然只是一個小社
沒有雄偉的『庫巴』男子集會聖所
但是在部落入口設有瞭望台
還有規模小於『庫巴』的涼亭
最近重建的涼亭是村人分享文化的象徵
所以當遊客進入『茶山』就會發現涼亭處處都有
而涼亭外也會有一些石雕和木雕
雕刻著這戶人家想表達或是代表性意義的圖騰
最珍貴的是每一件作品背後都有一樁感人的故事
由於鄒族人早期傳統有將先人遺體葬於屋內的習俗
為了不干擾先人靈魂的安息
進入屋內不可大聲喧嘩
因此每逢慶典活動或獵物分享都在屋外的涼亭舉行
最後我們來到鄒族豐年祭的會場
上一批遊客已經觀賞完表演離開
現在則換我們在會場看表演
當大家都就位完畢後
工作人員發給我們每人一片月桃梗做成的鳥笛
運用月桃梗吹奏不需要特別的技巧
只需靠嘴脣就可以產生悅耳的鳥叫聲
但我旁邊的『廖娣娣』一直學不會
我重頭教起她操做技巧後興奮得不得了
吹奏完鳥笛後下一個是迎賓竹筒炮
竹筒砲以『孟宗竹』為材料將竹子關節有刺之處削平
整支竹筒一端打穿為砲口
另一端保留兩個竹節不打穿
以鐵管作為打穿的工具打通每節竹段之間的關節
在炮口端的竹面上鑿一個圓孔
然後放入摧熟香蕉的電土(碳化鈣)加少量的水而起化學作用
點火後就會發生一聲巨大的聲響
竹筒炮最原始的用途相傳是阿美族祖先們作為嚇阻山豬和鳥類的用途
後來約在清朝時代部落青年用竹筒炮產生巨響嚇退步步進逼的清兵
點完三聲巨響的迎賓禮炮之後
接下來則是一段迎賓舞蹈
大家圍成一個大圓圈
由鄒族部落公主帶領大家跳一場迎賓舞蹈
跳一場迎賓舞蹈之後
大家已經開始興高采烈的玩開
拿起手中的竹弓箭要來射山豬
體驗原住民勇士射箭的雄姿
你想成為神射手嗎?
靠眼力及臂力拉滿弓箭設向舞台上以茅草製成的山豬
快來一場『珈雅瑪』神射手大挑戰吧!
不過看大家連拉弓都拉不動的情況下
別想要射山豬我看連想把箭射出去都會有問題
再來就是『搗麻糬』的活動
麻糬的製作步驟是把圓糯米洗乾淨泡在水裡一個晚上
讓糯米吸飽水這樣製作出來的麻糬才會好吃
然後把泡好的糯米放進蒸籠裡蒸1-2個小時
等到蒸熟了以後拿出來備用
在要『搗麻糬』前需在臼裡和杵上抹上一些油
以免搗糯米時會把杵給黏住
把蒸好的糯米放進臼中搗到看不見米粒就成了麻糬
可別小看這麻糬它可是象徵合作無間的結晶喔!
因為搗糯米時需要兩個人分工合作
一個人負責拿杵搗米另一個人負責翻攪臼中的麻糬
拿杵的人力氣要大、翻攪的人動作要俐落
如果兩個人默契不好的話
是沒辦法又快又均勻的搗出好吃的麻糬
看看女生們求救的表情就知道搗麻糬有多困難
搗完麻糬後
部落公主會把麻糬用筷子分成一小塊一小塊
再沾著參有糖的花生粉一起吃
而炭烤香腸、山豬肉是原住民料理的一大特色
烤到焦香的外觀、釋出油脂的美味
一定要試看看太好吃啦!
阿里山珈雅瑪部落 電話:05 251 3307
地址: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村四鄰77號
【交通資訊】
1.中山高嘉義交流道下→159縣道,穿過嘉義市區→18號省道(阿里山公路)→50公里處(龍美)右轉入新美產業道路。約需1.5~2 小時。
2.從中山高嘉義交流道下→159縣道,穿過嘉義市區→18號省道(阿里山公路)→在中埔鄉轉3號省道(往曾文水庫方向)→341.5公里處,不過大埔橋,直接 左轉至129線道上茶山。約需1.5~2 小時(大型巴士不適合走此段129線道)。
3.南二高中埔交流道→18號省道(阿里山公路)之後與前二條路線同。
4.台南以南的遊客可走山路,經由嘉義縣大埔鄉或者高雄縣三民鄉較快。
離開嘉義阿里山鄉『珈雅瑪部落』時是下午3點半
一路走迂迴曲折的山路回到大埔市區
再轉乘我們原來的遊覽車來到嘉義市已是傍晚6點半
因為我們要來嘉義市博愛路的一家『小原餐廳』吃晚餐
ㄚ現在是什麼情形?
晚餐是要來喝喜酒嗎?
一日遊才1350元/人竟然能吃到婚宴喜酒等級的晚餐
那是想要羨煞誰啊?
走進嘉義市位於博愛路上
一間充滿現代感、以全白隔板搭建而成
透著柔和溫暖光芒的新潮建築
不是什麼博物館或咖啡廳
而是嘉義當地頗富盛名的婚宴地點『小原婚宴餐廳』
以『天燈』作為建築的設計理念
『小原婚宴餐廳』滿足了我們再次對旅遊的期待
《延伸閱讀》
雲林縣總工會職業災害預防講習暨嘉義『熊大庄』、『好美里彩繪村』、『高根鞋教堂』參訪行程
監獄風雲2之『嘉義市獄政博物館』─禁閉在罪惡枷鎖下的囚民悲歌
嘉義竹崎─阿里山18號愛情絲路『一路有你』見證愛情的浪漫場景
嘉義番路鄉─18號愛情絲路上的『觸口遊客中心』與『阿里山逐鹿部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