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參觀完嘉義『獄政博物館』後,雖然只是早上10點半,但因是想要順便來到三立電視台『愛玩客』節目,所介紹位於嘉義市西區博愛路二段13號的『正老牌草魚粥‧草魚湯』吃美食,所以雖然吃午飯的時間早一點,不過早上10點半卻是這家店的打烊時間
『正老牌草魚粥‧草魚湯』的營業時間:17:00–10:30,希望能趕上在打烊之前吃到美食,在早上10:30分來到店裡,店家已經收拾一半,不過仍然是在營業中,同時鍋底仍存留不少的美食,也還有零星的幾位饕客正在吃著草魚湯
▲ 上圖是我點的一碗滷肉飯,一碗草魚湯,及一小碗的草魚卵,這些都是『愛玩客』節目所推薦的必吃的美食,草魚湯雖然鮮甜,不過魚刺倒是蠻多的
▲ 上圖則是『愛玩客』節目裡介紹的照片,兩相比較下,滷肉飯的滷肉差很多,希望『愛玩客』節目以後能夠真實一點,不然遊客真的會大失所望。小時候村莊裡的魚池放養了不少草魚,每到農曆春節就會打撈上來供全村分食,這是對草魚的最初印象
只是草魚卵蒸得有些過熟而偏硬,因為魚卵須在外面熟透,裡面則尚未全熟的情況下最好吃,但滷肉飯就跟『愛玩客』報導的差很多,『愛玩客』報導的滷肉飯其上面的滷肉至少多一倍以上,不知是否要收攤,滷肉不夠的關係才會如此,總之整體的感覺不如報導中的美好
吃完『正老牌草魚粥‧草魚湯』後,我循著159縣道一直往東走,來到了嘉義竹崎『鹿麻產車站』,也就是阿里山小火車從嘉義北門出發後,會經過的第一站『鹿麻產車站』
不過我們先來看看在火車站旁邊的『竹崎鹿滿客家文化菸樓』,鹿滿村是現在的地名。自明朝末年直到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將近四百年均稱為『鹿麻產』,到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才易名為鹿滿村。明朝末年,漢人渡海來台灣墾荒,當時英國、西班牙及荷蘭人亦先後佔據台灣做為殖民地,將原住民逼遷到高山峻嶺上去。由英國、西班牙、荷蘭人享有肥沃的廣大平原並和漢人有生意往來
鹿麻產是農產品、物資、經濟的集散地,也是菸葉種植的主要產地之一,小時候我們住的鄉下地方,也種植了許多菸葉,所以對菸葉的種植與製作流程也相當清楚,更有一次還偷菸葉來抽,當時只覺得香菸這麼難抽,不僅苦又嗆,怎會有人那麼喜歡抽菸
菸草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菸草屬大約有60多種,但真正用於製造卷菸和菸絲的,基本只有紅花菸草,此外還有少部分用黃花菸草,其他品種很少用。台灣中部的鄉下地方大部份是利用二期稻作收割後,到農曆過年一期稻作開始前這段期間種植菸草,在當時成為除了稻作以外最重要的經濟來源
香菸通常採用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品種的菸草,加以混合後產生不同的香味、味道及特性以滿足吸菸人士的喜好。製作香菸的三種主要菸草為:維吉尼亞菸草,亦稱火管烤製菸草、柏萊菸草及東方種菸草。種植後約100天左右就可採收
菸葉的採收是一株株成熟後的菸葉,一片片的摘下來,一般一株菸草一次只摘兩片菸葉,其餘到下次成熟時再採摘,一株菸草大約可採收6-7次,約14-17片的菸葉,採收後一片片疊好,以厚牛皮紙包裹捆扎好,送進菸樓進行前置加工
種植菸草是一種很費工的工作,把收成好的菸葉,須用夾子夾起來,在民國六十年以前是用布袋針或鐵絲拉線穿過菸葉的葉脈,再吊在桿子上,現在是用強力夾夾住,再放入新式烘乾機,過程約八~九天(溫度控制在38度~70度左右)
菸葉在早期鼎盛時期有著有『綠色黃金』之稱,製作菸葉是一種不簡單的事,黃色種的菸葉,需要燻烤烘乾,技術層面較高,因此在採收的季節期間,農民們日日夜夜不停的工作,十分的辛苦。在早期使用菸樓烘製時,還需日夜輪值,看緊爐火,才能烤出好的煙草,現在採用新式烘乾機,自動化後漸少許多人力
也由於早期是利用蓋菸樓的空間,柴火是由地下室燃燒,24小時不停的燒柴火,須要控制持續上升的溫度,不可以熄火,所以看爐火者都睡在爐火前,有空時還須劈柴,以備柴火燃燒能夠不間斷
第一天溫度38度逐漸上升,慢慢讓葉子的水氣蒸發。第二天~第四天溫度逐漸上升至45度左右,水分減少準備進入黃變期。第五天~第六天黃變期溫度上升47度,菸葉變成金黃色。第七天~第八天溫度上升至70度加速烘乾水分。第九天降溫完成烘乾。然後從烘乾機取出葉子,移至空曠處,此時菸葉乾燥容易碎裂,葉子吹風吸濕變軟,約需要2~3天後,才能進行後續作業。依葉子的顏色及斑點,去除大範圍斑點或是不良葉片後。送至台灣菸酒公司嘉義買菸場進行分級鑑定與買賣,菸廠將煙葉分為七個等級,六等以下買菸場不收,買菸買只收一~五等,第一級為優質品,以此類推
柏萊菸草的顏色比維吉尼亞菸草顏色為淺,也比維吉尼亞菸草需要更豐腴的土壤及更多的肥料。品質最好的柏萊菸草多生長在美國的馬里蘭州和肯塔基州、非洲中部、馬拉威、烏干達和印尼。經過風乾後,菸草顏色由綠色變成褐色,菸葉內幾乎不含任何糖份,味道幾近雪茄。除了維吉尼亞及東方種菸草之外,美式配方尚包括柏萊菸草。一般來說,利用氣乾法所烤製的菸草通常會添加糖蜜、甘草或其他香料
東方種菸草的作物最小、耐力最強,生長在巴爾幹半島、土耳其及中東等夏季氣候炎熱地區。貧瘠的生長條件加上高密度種植為菸草帶來了如傳統土耳其香菸的獨特香味,經日曬烤製後更添風味。東方配方百分之百使用日曬烤製的菸草。許多因素會影響菸品特性,包括菸葉的品種、收割方式、土壤、氣候和天氣的影響。這些都會影響香菸的味道和香氣
同一株菸草作物可產生不同等級的菸葉。比方說作物頂端的葉片比底部的葉片曝露在更多陽光下。菸葉的等級通常根據生長的位置、厚度、香氣、顆粒、顏色(淡黃色、橘色和赤褐色最為常見)及作物的品質和成熟度而定。不同等級的品質取決於菸葉可加工製造的能力及感官特性,產生從澀口至順喉、濃郁等不同味道。向菸農採購菸葉後便送往菸葉廠進行加工,分離葉片與葉梗,之後根據不同的等級分類。為了讓最後成品呈現不同的味道,菸草必須經過「熟化」過程,約需時三個月至兩年之久
『鹿滿』過去還是嘉義重要的菸草產地,最輝煌時期曾種植多達200甲以上,如今也還有約20甲。當時1甲地收成的菸葉獲利,能買1.2分的農地,所以大家拚命種菸也拚命買地。而現在的『鹿滿菸草文化園區』,就是過去菸農繳交菸草的地方
種菸的歷史始於日據時期,目前鹿滿社區內還有12棟的大阪式菸樓,可惜多半頹圮或已改建。今年初位於鹿麻產車站旁的『鹿滿客家文化菸樓』整建完成,詳細描述菸草種植、及燻菸草的過程。過去每座菸樓都需要申請牌照,規模大小、燻菸草數量都有限制,每年到了冬天家戶都在燻菸草時,味道是既香又溫暖
參觀完『竹崎鹿滿客家文化菸樓』後,再來參觀『鹿麻產車站』,『鹿麻產車站』設立於西元1910年,為林務局阿里山森林鐵路阿里山線之鐵路車站之一,舊稱『鹿麻產火車站』,為大阪式建築的全檜木車站
不規則、不對稱的建築美學搭配傾斜式設計的屋頂設計,不但別具特色,更是建築界的佳作。1982年後,車站停用,並因風災及歲月而毀損殘破,後在地方各界努力下,透過建築老師傅陳振龍,以細小的檜木打造,勾勒出鹿麻產車站縮小20倍的模型,並於車站周邊設有地方文物館及鐵道文物展示館,展示早期焙菸窯等古老用具,結合地方文化,致力成為觀光新亮點
車站周遭結合在地文化,設有『竹崎鹿滿客家文化菸樓』文物館,展示鹿滿社區村民收藏的早期農業用具及焙菸窯。而火車站旁的「滿竹自行車道」,沿著鐵道旁闢建,可連結鹿麻產車站至竹崎火車站,如果在正確的時間來訪,還可騎乘自行車,與阿里山森林火車來場競賽。註:鹿麻產車站目前阿里山森林火車並無停靠,僅於特定觀光活動時才有停靠,請到此遊玩的旅客特別注意
《交通指引》
◎自行開車:三號國道>【竹崎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接【台166線】往竹崎方向>鹿滿>鹿滿火車站
◎搭乘阿里山森林小火車:在嘉義『北門車站』搭阿里山小火車,於【竹崎車站】下車,先在竹崎車站稍作歇息、,走走、拍拍照,再騎腳踏車到【竹崎親水公園】逛逛,再騎腳踏車,走『滿竹自行車道』,欣賞沿途田園風光,可抵達終點鹿滿車站(鹿麻產車站)
◎附註:
1.因為阿里山小火車於鹿滿(鹿麻產)火車站不靠站停車,所以只能先搭到『竹崎站』,再從竹崎玩回來
2.以上搭火車之玩法,需自行準備自行車;『滿竹自行車道』為一條連接鹿滿(鹿麻產)與竹崎兩地,新闢建的自行車專用道
《延伸閱讀》
監獄風雲2之『嘉義市獄政博物館』─禁閉在罪惡枷鎖下的囚民悲歌
嘉義竹崎─阿里山18號愛情絲路『一路有你』見證愛情的浪漫場景
嘉義番路鄉─18號愛情絲路上的『觸口遊客中心』與『阿里山逐鹿部落』
嘉義─天下嘉農KANO『一球入魂』近籐教練日式宿舍『檜意森活區』
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聲,返景入深林,復見蝙蝠群─嘉義瑞里八景千年蝙蝠洞
山中台階生苔蘚,岩壁曾是古人緬,如今一樣是景點,屹立不搖千萬年─嘉義瑞里燕子崖
古道、竹林、飛瀑,輕功追逐的舞林傳奇就在─嘉義瑞太遊客服務中心
傲視群山,美景天成,日出、雲海、夕照風光,盡收眼底─嘉義梅山碧湖山觀光茶園
擁有自然生態、露營、親水等主題,及五星級精采日夜表演秀的農場--嘉義農場生態渡假玩國
2010 阿里山櫻花季於3月15日正式登場,賞櫻的民眾最好要把握時機
圓形環場燈海,融和本土、傳統、科技及國際設計的--2007台灣燈會於嘉義縣太保市舉行
當天牛遇上蝸牛,觸碰了這美麗的色彩,一筆一筆刻劃出最美麗的夢想,於是嘉義中埔綠盈牧場的童話開始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