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964

續上篇!在『吧生』大樹下『祥發肉骨茶店,吃完『馬來西亞』在地的肉骨茶早餐後,隨即來到『巴生港碼頭』坐船前往『吉膽島』,當時『許氏16世祖』最初落番的地方,並且繼續追逐『許氏16世祖』的足跡,回憶早期祖先落番南洋的辛酸

IMG_5961

『巴生港』在英國殖民時期舊稱為『瑞天咸港』,是『馬來西亞』的最大港口,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東北部,建於『巴生河』河口,地處『雪蘭莪州巴生縣巴生區』境內,距離同縣的『巴生市』西南方約6公里,與馬國首都『吉隆坡』的公路和鐵路服務相連接

IMG_5950

『吉膽島』又稱『浮羅吉膽』或『螃蟹島』舊稱為『吉洞島』,是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巴生』港岸外的一個小島,隸屬巴生縣『加埔區』及巴生市議會,面積約30平方公里。『吉膽島』在馬來文意為『螃蟹島』,全島位於潮汐線下,以紅樹林為植被

IMG_6277

在『巴生港』坐船欲前往『吉膽島』有三家快艇公司在營運,右邊藍色櫃檯是『浮羅吉膽冷氣快艇』,中間黃色櫃檯的是『吉膽水上德士公司快艇』,左邊紅色櫃檯的則是『阿里巴巴螃蟹遊輪』

IMG_5962

從『巴生港』坐船前往『吉膽島』成人費用:單程馬幣8元,來回馬幣15元,兒童費用:單程馬幣5元,來回馬幣9元,單程航行時間為20分鐘,早上7點以前包船馬幣300元,晚上6點以後包船350元,有『巴生港』碼頭到『吉膽島』碼頭或『巴生港』碼頭到『五條港』碼頭兩條航線

IMG_5963

如果初次到『吉膽島』建議搭『吉膽水上德士公司快艇』,因為船小又快,但沒有冷氣,可觀賞海景,如果不想觀賞海景,可搭『浮羅吉膽冷氣快艇』或『阿里巴巴螃蟹遊輪』,因為有冷氣,但航行時間多5分鐘到10分鐘不等

IMG_5951

買完票並在『巴生港』著名的『螃蟹』地標拍張團體照後,告別我們的導遊『阿良』,因為我們要去住在『吉膽島』上『五叔』的家,並在島上過一夜,隔日早上再回『巴生港』碼頭時,導遊『阿良』就會在碼頭上迎接我們

IMG_5952

走過長長的浮動碼頭後,上圖這艘船就是我們要乘坐的快艇,連同五叔、五嬸、佩媛及其家人,總共21人,也是等於跟包船差不多,因為這艘船載我們之後就滿了,快艇航行之快就像飛在海面上一樣,享受乘風破浪的快感

IMG_5953

『巴生港』做為巴生縣的重要集裝箱口岸,不僅是『馬來西亞』的最大貨運港口,也是大馬在馬來半島西海岸和馬六甲海峽的『海上門戶』之一

IMG_5954

1882年『雪蘭莪』英殖民政府為運輸錫米,開始在『馬來亞』中西部建設鐵路,促進『巴生港』的開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因國際形勢需要『巴生港』不斷發展

IMG_5965

20世紀的60年代和70年代,『巴生港』加深水深與泊位,並建立處理貨櫃及傳統貨物的碼頭。『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201673日在『吉隆坡』透露,『馬來西亞』將與『中國』在『馬六甲海峽』和『巴生港口』之間的『凱利島』打造『巴生』第三港口

IMG_5967

『巴生港』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西南約40公里,『馬六甲海峽』之東北岸,東距鄰國的『新加坡港』211海裡,北距『檳城港』191海裡,西距『印尼』的『勿拉灣港』237海浬,北緯03.00°,東經101.24°。港區在『巴生河口』以北,沿海岸南北伸展,又有南、北港之分

IMG_5955

『巴生港』是『馬來西亞』的最大港口,地理位置優越,位於『馬六甲海峽』是遠東至歐洲貿易航線的理想停靠港,因此在航運市場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巴生港』毗鄰設有自由貿易區,其腹地廣闊,產業發達,已發展成為區域性的配發中心

IMG_5956

『巴生』的舊港位於『巴生河』的入口處,是外負出口和國內進出口貨物最多的港口。自1960年起,在『巴生海峽』北部圍填建成新港,距舊港6公里

IMG_5966

新港的碼頭岸線總長2,800米,其中集裝箱碼頭:2個泊位,岸線長640.6萬噸級的集裝箱船可直接靠泊;碼頭前沿寬,8米,可承受20英尺的集裝箱疊高三層或40英尺的集裝箱疊高兩層的荷載。設有吊重35噸的集裝箱、起重機4台、吊重30噸的跨運車19台、低門架叉式鏟車23台、高門架叉式鏟車30台、拖運車50台和牽引車33

IMG_5957

『巴生港』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9℃、多暴雨,全年平均雨量約3000mm,以1012月雨量最多。屬半日潮港,平均潮差2.9m。『巴生港』現在是世界第十三大繁忙轉運港(2004年)、第十二大繁忙貨櫃港(2012年),也是貨物吞吐量第十六大港口(2011年)

IMG_5969

現在我們正在穿越『巴生島』的紅樹林水道,『巴生島』在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巴生市以西,位於北緯3°00′,東經101°18′。面積2.7平方公里。島上全部為紅樹林沼澤覆蓋

IMG_5970

『紅樹林』中文名稱源自於紅樹科植物體內含大量單寧,當單寧在空氣中氧化,其附著的枝幹呈紅褐色,故得名。東南亞常將『紅樹』的樹皮提煉紅色染料,馬來人於是稱它的樹皮為『紅樹皮』,而中文名稱則叫做『紅樹』

IMG_5971

英文則以『Mangrove』來通稱所有的紅樹林植物,該字是由西班牙文中的樹(Mangle)和英文中的樹叢(Grove)所組成。而現在所指的紅樹林僅侷限於生長在熱帶海岸最高潮線以下,及平均高潮線以上之灌木或喬木,真正紅樹林植物是指『只生活在河口潮間帶之木本植物,而且具有為適應環境而演化出的氣生根及胎生現象』

IMG_5972

世界紅樹林的種類約有101655種。真正紅樹林植物、半紅樹林植物、紅樹林伴生植物、真紅樹林植物:只出現在河口潮間帶之木本植物,具有為適應環境而演化出之氣生根及胎生現象等,以紅樹科(Rhizophoraceae)的18種植物為代表,全世界約有60

IMG_5968

半紅樹林植物:能在潮間帶生長亦能延伸到陸生生態系之植物,因此許多海岸植物均可列入。例如行道樹常選用的黃槿、海檬果等都是可以在潮間帶及陸地生長的半紅樹林植物。紅樹林伴生植物:伴隨紅樹林生長的草本、蔓藤及灌木,通常生長在紅樹林的邊緣地帶。馬鞍藤、冬青菊、苦林盤等都是『紅樹林常見伴生植物』

IMG_5973

穿越過『巴生島』紅樹林水道後為一開闊水域,遠望對面即是『吉膽島』,在『吉膽島』上最著名的就是『高腳屋』,因為全島位於潮汐線下,居民以『高腳屋』居住在漲退潮的潮汐線間,宛如來到了越南河內一般

IMG_5974

19世紀『吉膽島』原本一片荒蕪,海南籍先民到這裡捕抓螃蟹為生。他們原先以舢舨往返陸地,為了節省時間,以紅樹林建起水上高腳屋。自此之後定居在『吉膽島』,譜寫一首海上的生命樂章

IMG_5975

『吉膽島』上居民人口約九千人,以華裔居多,多為潮州人及福建人,主要以漁業為生,其次是商人。島上有兩個華人漁村,即『吉膽村』及『五條港村』,另有一個2000年左右遷至兩村之間的原住民小聚落

IMG_5976

『吉膽島』中最大的村落是『吉膽村』,位於島的南側,居民為潮州人。『五條港村』位於島的東北,居民為福建同安人。『吉膽島』上的建築都建立在高腳柱上以避潮汐

IMG_5977

『吉膽島』源自馬來語Pulau Ketam,『Pulau』意為島嶼,『Ketam』則是螃蟹之意,合起來便是『螃蟹島』,蓋『吉膽島』實為螃蟹棲息的濕地。19世紀最初定居『吉膽島』的華人便是為了獵捕螃蟹而來

IMG_5978

『吉膽島』原為無人的潮間帶濕地。19世紀『巴生港』的海南人至島上捕捉螃蟹,並在島上搭建暫時性的『亞答屋』居住,此後越來越多福建人與潮州人到島上活動,並且蓋起了高腳的『亞答屋』居住

IMG_5980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吉膽島』因為其孤懸於海上的位置,許多華人聚居在該島避過了戰禍。居民乘船至泰國貿易,取得糧食。『馬來西亞』獨立之後,1969年爆發馬來人與華人的五一三事件騷亂,亂事也沒有波及『吉膽島』

IMG_5979

1967年與1972年島上發生大火,分別燒毀了180間與80間房子。1974年,島上的居民成立了『吉膽義務消防局』。1991年吉膽新碼頭啟用,往來巴生港與吉膽島的客船可直接在島上靠岸。1992年政府從『英達島』跨海將自來水引至『吉膽島』自來水啟用。1993年新鄉村醫院啟用。2000年以後手提電話服務在『吉膽島』啟用

IMG_5958

『吉膽島』上有兩處碼頭,即『吉膽島碼頭』和『五條港碼頭』,分別所屬兩個漁村,而我們最先要去的地方為『五條港漁村』,因為那是『五叔』住的地方

IMG_5960

『吉膽島』是位於馬來半島西岸,『巴生港』外的河口潮間帶濕地沙洲,與東南方的數個島同列『巴生港』外。『吉膽島』面積約30平方公里,呈東北、西南狹長形狀,最長處8.4公里。島嶼除已開發地區,全為紅木林,植被覆蓋率高,但卻不適合農耕。因此『吉膽島』的人口多集中在面向『巴生港』的沿海地區

IMG_5959

『吉膽島』退潮後的河道呈放射狀水系,由島中央較高處向島的四週流入大海。其中島嶼東側的河流被居民由南至北依序命名為頭、二、三、四、五條港,島上兩個村落,『吉膽村』位於頭條港,而『五條港村』就位於第五條港


檢視較大的地圖 

《延伸閱讀》

第二天早上來到『巴生』大樹下『祥發肉骨茶』吃早餐

第一天晚上住宿巴生市『鼎峰酒店』

第一天晚上來到巴生市『新蘭花海鮮酒家』吃晚餐

來到馬來西亞『巴生市』(十叔)的家祭拜16世祖『文郁公』

來到馬來西亞『巴生市』拜會『雪蘭莪金門會館』

金門後沙許氏宗親『馬來西亞』訪親之旅─到達『吉隆坡』機場

2017年10/8-10/14日七天六夜金門後沙許氏宗親『馬來西亞』訪親之旅

 

arrow
arrow

    賓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