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迎城隍』是金門縣境內每年規模最大的宗教活動,農曆4月12日當天城隍爺『遶境巡安』可說是萬人空巷,把金城鎮街頭擠得水洩不通,就連世界各地的攝影好手也齊聚金門,圖中這位攝影高手把設備全部背上身,就知道金門『迎城隍』此一盛會是多麼的讓人重視
金門『迎城隍』縣政府把它定調為『金門宗教文化觀光季』,台灣離島之一的『金門』,不只有戰地風情,宗教文化也是紮根多年,每到農曆4月12日這一天,各鄉鎮的善男信女都會聚集到後浦,街上總是人山人海,虔誠的迎城隍!近年來更吸引了國際觀光客共襄盛舉
為期一個月的『金門迎城隍─浯島宗教文化觀光季』,正式開始日為4月8日,當日將舉行開幕典禮,活動期間皆有專人導覽後浦小鎮,活動地點主要集中於北鎮廟、代天府、外武廟以及天后宮
宮廟前的特色陣頭表演及踩街,熱鬧非凡,除此之外,還有木偶演出、祈福音樂會以及酬神戲劇演出
『迎城隍』的重頭戲,是在農曆4月12日活動最後一天,當日金門萬人空巷,連在外打拼的遊子都會特地回家鄉參與。當天城隍爺『遶境巡安』是金門的民俗大事,也叫作『出巡』,遶巡後浦城東、西、南、北門四境,代表共同諦聽民間疾苦,共享人間煙火
活動當天,現場將會封街迎神,舞獅走上街頭、輦轎祈福,炮聲隆隆
引人注目的還有一群小朋友穿著仙童的服裝,坐在轎上一起遊街,金門老中青三代都共赴這場宗教盛會,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一起體驗這特別的民俗慶典
看這些小孩滿頭大汗,但卻也心頭喜滋滋
活動期間宮廟前的特色陣頭表演及踩街,非常熱鬧,有些隊伍中還會出現像(上圖)中,這樣的古今相互衝突的畫面
再來就是我首次看到的民間信仰中『十二婆姐』表演,『十二婆姐藝陣』的由來乃根據《福建閩部別記》中記載,五代後唐永和年間,陳太后(即陳靖姑)得自『許真君』法師之傳授而精通各門道法,曾替閩王『王廷彬』解決妖患,救出皇后和三十六位宮女,閩王為了報恩,將三十六宮女賜贈給『陳太后』為徒眾,稱『三十六婆姐』,個個能除妖、解厄,救援產婦,保胎送子,每年正月十五日,『三十六婆姐』即分成三組,有求必應,勸民除惡為善,深得民心
『三十六婆姐』中的前『十二位婆姐』,祂們分別是總管陳大娘、二宮黃鸞娘、三宮方四娘、四宮柳蟬娘、五宮陸九娘、六宮宋愛娘、七宮林珠娘、八宮李枝娘、九宮楊瑞娘、十宮董仙娘、十一宮何鶯娘以及十二宮彭英娘。此外,藝陣中尚有『婆姐母』和『婆姐囝』兩個腳色,傳說『婆姐囝』是第三宮方四娘的兒子,因母親改嫁而四處尋找他的母親要吃奶,『婆姐母』則尾隨其後照料他,二人來回穿梭在『十二婆姐』陣容中,十分討得眾人的歡心
演出『十二婆姐』藝陣時,婆姐們身穿大紅鳳仙裝,右手持葵扇,左手持紙傘,戴著婆姐面具、白手套以及由檳榔編串成的耳環沿街遊行;其表演都是以『落地掃』踩街方式遊行,由『陳大娘』領陣,十二人組成縱隊,一字排開,以排隊行走和繞圓圈行進兩種陣式前進,後場則以扁鼓敲打控制舞步;身體之舞步隨著鑼聲鼓點之節奏,時快時慢,輕鬆自然的扭腰、擺臂,以縱跨步、手搖葵扇,左右搖晃、大步行進;『婆姐囝』則來回穿梭其間尋找母親,扮演逗趣串場的腳色;而『婆姐母』則身穿藍色婦裝,手執拐杖、肩扛黑傘,吊包袱,隨陣追趕、照顧調皮的『婆姐囝』,表現出生動活潑的氣氛
再來就是穿梭陰陽的特勤部隊『八家將』,『八家將』是民間信仰儀式中最常見的家將陣頭,能夠穿梭陰陽、賞善罰惡,象徵著保護凡間百姓不受鬼魅侵擾,相較於神明出巡賜福,家將可以幫助人間捉捕惡鬼、去瘟除煞
關於『家將』,狹義的來說特指六家將、八家將、什家將…等陣頭。廣義的談,家將型陣頭泛指由人經由開臉(畫臉)、著神服、戴神冠,扮演神的一種陣頭。其目的是驅逐瘟疫、捉拿鬼魅、除煞保安
故在『八家將』出巡時的氣氛也較為嚴肅,並也伴隨著諸多禁忌。大抵上可分有出陣前、出陣期間與出陣後等不同時間類型,尤其出陣期間有許多禁忌需要眾多儀式參與者、觀賞者共同遵守
在出巡過程中,為了不讓鬼魅識破其由人扮演,故出陣過程中必須噤口不語,出陣前也必須堅守神明吩咐的紀律(如吃素、戒女色等)。因此家將型陣頭的本質並非藝術表演,而是宗教性甚強的扮神陣頭
接著又是陣頭鑾轎的『戲輦』表演
金門扛轎的步法非常特殊,幾乎可以用天旋地轉來形容,動作相當誇張,『戲輦』大致可分為『原地搖擺』、『行進間搖擺』、『旋轉式搖擺』及『狂顛式搖擺』等4種
以下是『旋轉式搖擺』的戲輦方法
黃、白獅共舞表演,舞獅是中國民俗傳統體育技藝活動之一,舞獅可分為『南獅』和『北獅』。『北獅』造型酷似真獅,全身披金黃色毛,矯小可人動作靈活。頭上有紅結者為雄性,綠結者為雌性,『北獅』舞動時多以跳躍為主,與『南獅』的威猛各異其趣
『南獅』造型威猛,舞動時多注重馬步。給人剛猛有餘,而活躍不足的感覺。早期多配以大頭佛引領舞動獅頭。而『南獅』早期多以黃、紅、黑三色為主,三色中各具代表。黃色代表『劉備』,黃臉白鬚,腦後有三個金錢,代表智、仁、勇俱備;紅色代表『關公』,紅臉黑鬚,腦後有兩金錢,代表智、勇雙全;黑色代表『張飛』,黑臉黑鬚,年少氣盛,腦後有一金錢,代表勇
接著是另外一隊的『十二婆姐』藝陣,『十二婆姐』出巡的祭儀舞蹈是以歌舞演故事,台灣民間相信『十二婆姐』不但可治婦女百病,還分別職司幼兒衣、食、住、行、驚嚇、夜哭和病痛等問題,故又稱『婆姐』是生育之神,一般是在『註生娘娘』的兩側陪祀
因此『十二婆姐』藝陣具有保宅安產、收驚護嬰、驅煞等作用。所以『十二婆姐』出巡時,如有小孩身體欠安,父母都會提攜幼兒到陣頭路過之處,讓『婆姐』輕摸其頭部,以求平安、健康,頗有神奇之效,因此『十二婆姐』藝陣是非常受歡迎的,人稱『護兒神』
金門『迎城隍』活動繞境隊伍中不只有『古今』藝陣表演,更還有『中外』隊伍的『兒童國標舞』表演
據悉金門『兒少國標舞』在理事長『唐麗輝』議員用心領導及經營之下,不僅地區成人參與運動舞蹈的人數與日俱增,六年來積極推展的向下紮根,『兒童少年國標舞薪傳培訓』成效更是卓著非凡
再來就是難得一見『跑旱船與蚌殼精』的表演,『蚌殼精舞』是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化妝得十分美麗,躲在用竹篾扎成的蚌殼內。蚌殼用彩紙(或彩綢)糊成。男的肩背魚簍、手拿魚網,一心想得到躲在蚌殼內的女人,男女雙方在愉快的鑼鼓聲中,變換著舞姿,進行著迷人的表演
而『跑旱船』常與水族陣聯合演出,事實上『跑旱船』本是獨立發展而成;它也稱為『划旱船』、『採蓮船』。旱船以竹木架為框,再以彩布蒙上,船就由坐在船上的的船姑娘撐演,船邊另外有一位艄公、手持木漿作划船狀,配合鑼鼓樂聲兩人邊唱邊舞
這是另外一隊不同打扮的『十二婆姐』,『十二婆姐陣』在臺灣並不普遍,僅見於臺南縣新營、麻豆、六甲、學甲和高雄茄萣數團而已。所以在金門能看到這麼多隊伍的『十二婆姐』,實屬難得
接下來一樣也是『旋轉式搖擺』的戲輦方法
還有『唐三藏取經』的藝陣表演。廟會裡最能『引人吸睛』的活動莫過於陣頭了。從中不僅能看到台灣民間信仰的活力,也能發現台灣文化的精彩有趣,因此『唐三藏取經』等陣頭便應運而生,有人說:『臺灣民間文化中心不在縣市政府,而在民間廟宇』,大概正是如此吧!
台灣民俗藝陣大都屬於業餘組織,成員多由社區民眾組成,平時各有工作,只在廟會或應邀出陣前夕才集中訓練。而早期的藝陣則都附屬於角頭廟宇,陣頭則是神明駕前樂隊或技藝團,藝陣的組成是為了當地的廟會,而廟宇也負責藝陣的訓練及運作
台灣民間每逢神明遶境出巡、進香割火或喪葬典禮,都會聘請民俗藝陣參與遊行,藝陣不僅增添祭典的熱鬧氣氛,也使民俗技藝得以保存,雖然遶境進香的主角是神明,但吸引民眾『看熱鬧』的焦點卻是藝陣的表演
廟會活動提供民俗藝陣表演的機會,而藝陣表演也增加廟會的藝術性,因此遶境、進香不僅是宗教祭典,同時也是民間藝術活動。寺廟建築、雕刻、彩繪、書畫是常態的藝術展,廟埕就是劇場;弦歌不綴的野臺戲是社區的藝術節,而機動性沿街表演的民俗藝陣就是臺灣式的『行動劇場』
國外所謂『街頭表演』通常是『定點式』的演出,臺灣傳統的街頭表演藝術『民俗藝陣』,則是『流動式』的即興表演。台灣民俗藝陣是以『落地掃』的型態演出,『落地掃』是指在地面演出的表演型態,此種通常在廟會遶境出巡或喪葬遊行時,沿街做定點式短暫表演,屬於行進間的表演藝術
『落地掃』表演最大的特色便是簡單而樸素,由於在地面演出,因此不需要舞臺、佈景或大型道具,亦無需燈光、音效與舞臺技術,所需表演的人數也較少,角色通常以丑、旦為主,演出型式簡單
種類繁多的民俗藝陣依性質可分為:宗教類、音樂類、歌舞小戲類、遊藝類、武術類、體育類、喪葬類及其它等八種表演型態
社區民眾參與社區陣頭有宗教信仰作基礎,加入陣頭不僅能作休閒娛樂或習藝練武,而且更是參與地方公務、服務鄉里的具體表現,因此出陣時並沒有酬勞,頂多由廟方或頭家爐主贈送一條毛巾、一包香煙致謝,出陣後宴請成員聚餐而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017年)金門浯島城隍廟舉行福醮活動。廟方向『台開集團』董事長『邱復生』慎重表示,擔任福醮出巡的金門浯島城隍爺降旨表示,花蓮將有難,金門『浯島城隍爺』要親自到花蓮坐鎮護民!
『邱復生』董事長謹記此事,並依照金門『浯島城隍爺』的指示,今年(2018年)1月就在花蓮大地震前12天於花蓮安座,在花蓮『洄瀾灣園區』設置一座金門浯島城隍分爐『洄瀾宮』,主祀金門『浯島城隍爺』及中和『烘爐地』的土地公,金門浯島城隍爺抵達花蓮時,專程到素有往來的花蓮城隍廟向皇都城隍爺稟報,當時乩童告訴廟方人員,金門浯島城隍爺之所以來花蓮,是應花蓮皇都城隍廟城隍爺之邀,從金門來花蓮護祐鄉親的
果不其然,就在金門『浯島城隍爺』分爐於花蓮『洄瀾宮』安座12天後,發生0206花蓮強震,所幸在『城隍爺』及『土地公』的神威護持下,『洄瀾灣園區』及吉安鄉境內合境人丁平安
慶祝浯島邑主城隍遷治338周年,一年一度『2018金門浯島迎城隍』系列活動,5月25日及26日晚上特別於金門『風獅爺商店街』舉行迎賓平安宴,規模破紀錄席開150桌,此外還在遶境沿線設立兩處提供瓶水、涼扇補給站,這是『台開集團』連續4年針對『迎城隍』活動的贊助,今年有來自兩岸三地之台灣、金門、廈門與東南亞團體,信眾賓客逾1,500人共饗福宴,共同祈求金門『浯島城隍』保佑所有鄉親信徒平安健康。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烈嶼鄉─小金門『南山頭營區L013據點、永懷領袖碑、八達樓子』
金門金寧鄉─嚨口秘境、東一點紅、悼念『安岐營殉難英雄紀念碑』
金門金寧鄉後沙村『鎮南宮』─『魏府將軍』聖誕千秋繞境祈福鎮五方活動
金門金寧鄉后沙村『鎮南宮』─『魏府將軍』聖誕千秋作醮送天公儀式慶典
金沙鎮大洋里─東沙尾風獅爺、東山風獅爺、大地風獅爺、田埔風獅爺
金沙鎮─陽翟A風獅爺、碧山A風獅爺(小)、碧山B風獅爺(大)
金沙鎮【后扁海灣】E037據點『船形堡』─永遠開不下海的陸上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