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早上9點搭船離開『吉膽島』,告別島上『五叔』與『五嬸』後,今天我們要前往『馬六甲海峽』,繼續我們的海島跳島之旅
上圖是『巴生市運動公園』。當船隻抵達『巴生港碼頭』時,我們的導遊『阿良』及遊覽車司機早已經在岸邊等我們了,聽導遊『阿良』說遊覽車司機娶的老婆也是台灣人,我們嚇一跳說:怎麼這麼厲害。原來遊覽車司機的老婆是專門帶團到『馬來西亞』旅遊的導遊,每次都坐他們的車,久而久之就下嫁給司機了
返回『巴生港』後坐上遊覽車,直接來到『馬六甲』,今天我們的第一站就是參觀華人古廟『寶山亭』,廟前門口有棵胸徑非常大的古榕樹,廟前古樹人稱為『三寶樹』,古樹掩映、濃蔭匝地,粗壯的胸徑需八、九個人拉著手方能合圍,『馬來西亞』人喜歡在觀光勝地擺攤做生意,賣的大部份都是紅龍果、杜古果、山竹、榴槤、貓山王等熱帶水果
『寶山亭』又名『三寶廟』,『寶山亭』位於『馬六甲古城』,是當地華人用來紀念『明朝』時期,七次下南洋的三保太監『鄭和』所建的『三寶公廟』,它的正式稱呼為『寶山亭』,『鄭和』祖籍雲南昆明,本姓『馬』,名『三寶』,因12歲入宮做太監,人稱『三寶太監』。故廟宇建成後大家就稱此廟為『三寶廟』
『寶山亭』內有2口井,一口是有毒的,另一口是無毒的,即廟前的『王井』(有毒)與廟後的『三寶井』(無毒),這是有一段歷史的,公元1405年夏(明永樂三年),『鄭和』奉朝廷之命率船艦63艘及2萬多名隨員,開始探索從中國航向南洋的海上通道
為開闢這一航線『鄭和』曾七次下南洋,沿途他劈濤斬浪,威震四海,先後訪問和考察了亞非37個國家和地區,最遠的航程曾到達非洲東岸肯尼亞的『蒙巴薩』,開創了世界最遠航線,其中有五次在『馬六甲海峽』上岸停留,因此與15世紀時的滿剌加王國(今馬六甲),原是暹羅(今泰國)屬國的國王『西利八兒速剌』成為要好的朋友
其王『西利八兒速剌』遣使奉『金葉表』來華朝貢,永樂帝詔封為『滿剌加國王』,給印及誥(封王誥令)。『鄭和』第一次下南洋時即在『滿剌加王國』設立了『官廠』,建造木柵式圍欄,其內建有倉庫,儲放錢糧給養和貿易貨物。『鄭和』從這裡派遣分船隊到各國去。他們完成任務後回到這裡集合再一同返航。明宣德六年(1431年),在『鄭和』第七次下南洋時,由『鄭和』代表明王朝,宣布了對『滿剌加國』的保護,使其正式脫離了『暹羅國』(泰國)的控制
而『王井』的由來據說是西元1409年,由『漢麗寶公主』的隨從挖掘,供公主御用的『漢麗寶井』。以下是關於這口井的奇聞軼事:15 世紀中,明朝皇帝將『漢麗寶公主』許配給當時的馬六甲蘇丹『滿素沙』,以建立兩國的友好關係。下嫁時『漢麗寶公主』帶了大批隨從,包括500名婢女前來『馬六甲』,馬六甲『蘇丹』特地將『三寶山』獻給『漢麗寶公主』作為她的住所
這口井除了提供她個人使用以外,也是市內的主要水源,但因這口井是敵對勢力的主要攻佔目標,他們或是占為己用或者對之下毒,使之成為推翻政權的利器,當荷蘭人攻下『馬六甲』時,見井水清冽,非常重視,特別築起厚牆保護,並派兵駐守。據說這口井永不枯竭,即使是嚴重乾旱亦不例外。如今這口井已轉為『許願井』,據說若有人在此投下一個錢幣,他一定會再重遊『馬六甲』
『寶山亭』又名『三寶宮』、『三寶廟』或『鄭和廟』,位在『三寶山』(中國山)西南山腳下的圓環附近,飛檐斗拱,是典型的中國廟宇,為紀念『鄭和』七次下西洋而建,所有建材都是由中國運來,小巧玲瓏的一座廟,門口有一對石獅,據說撫摸獅子的頭頂可以消災解厄,廟內還有一尊身著官服的『鄭和』石像
『寶山亭』是『馬來西亞』保留中國史蹟最完整、最多的廟宇,也是到『馬六甲』旅遊的華人們所必遊的歷史勝地。相傳1407年明朝三寶太監『鄭和』下南洋時,曾在此駐留並紮營,作為艦隊出發與集合的基地,由於當時海上盜匪橫行,各種賞賜與番邦貢品也暫擱這裡。因此後人把山下一條狹小的街道叫做『三寶街』,山麓的一個廟叫『三寶廟』,廟後的水井叫『三寶井』,山坡也名為『三寶坡』,山上的涼亭也叫『寶山亭』
中國明朝『漢麗寶公主』當年嫁給『馬六甲』蘇丹『滿素沙』為后時,曾帶來500名女侍,蘇丹便將這片面積25公頃的山坡地蓋宮殿,夜夜笙歌,取名『支那山』,也就是『中國山』。『中國山』又叫『三寶山』
由於『馬六甲』地處多雨,當地華人甲必丹『蔡士章』為方便華人掃墓祭祀提供避雨休息場所,於是發起集資創建於乾隆60年(西元1795年)於『三寶山』下的『寶山亭』,現該亭所祀之神為中堂供奉大伯公(土地公)與虎爺,左側供奉天上聖母(媽祖)
完全中式風格的建築,飛簷斗拱,屋頂刻有精美的動物圖案、紅柱、白牆、黛瓦,大門兩側裝飾著大紅綢布,門上方的黑色牌匾上是『寶山亭』三個字
據說這裡的一磚一瓦都是從中國運來的,『寶山亭』的飛簷上刻著彩龍戲珠,與黛瓦、紅柱、白牆相配,象徵『三寶公』駕飛舟破白浪,揚帆遠航的壯觀景象
這座廟建於1693年,四周大樹環繞,蔭涼寧靜,整個建築採中國傳統形式,紅牆配琉璃瓦,房頂飛簷描有彩龍戲珠的圖案,廟的大門繪有兩幅威嚴英武的將軍畫像,他們身披戰袍、手執刀斧
廟中央有一尊戎裝配劍的『三寶公』雕像,據說早年供奉著身著明服的『鄭和』金身像被竊賊盜走,現在的石雕像是由新加坡華僑捐贈的,上面還掛著『鄭和三寶公』橫幅,兩旁排列著許多文官武將的神像;同時供奉媽祖和福德正神,也祭祀無主孤魂。廟內供應清茶,窗明几淨,香火不絕
在『寶山亭』院內一側立著一座『鄭和』的石像,身著官服的鄭和器宇軒昂,栩栩如生。在一間20多平方米的室內,供奉著『鄭和』的神位;同時還供奉著『福德正神』和『天后聖母』的神像,福德正神是土地公,天后聖母就是『媽祖』
這是『鄭和』的雕像,可見當地華人已將紀念『鄭和』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融為一體。亭內還有一副頌揚『鄭和』的對聯:『五百年前留聖蹟,四方界內顯英靈』
上圖為華人甲必丹『蔡士章』繪像,而『甲必丹』則是荷蘭人佔領『馬六甲』時,所設立來處理民眾紛爭的一種官位,『寶山亭』則為當時『甲必丹』的辦公場所
古時『馬六甲海峽』一帶屬『滿刺加古國』,這裡由於缺乏淡水,而當地百姓又不諳挖井技術,『鄭和』下南洋船隊的留下人員發現這裡淡水奇缺,於是大家思謀著如何解決這一缺水的難題,幸虧『鄭和』留下的後勤基地人員大都是能工巧匠,他們不但會造兵器、修船舶,而且熟知天文地理,懂得向地下取水的挖井技術,於是費姓、張姓兩位師傅率領眾多的能工巧匠踏遍『中國山』,精心踏勘地下水源情況,果斷選定了三處井眼並插柳條為號
第二天眾人兵分三路荷鋤挑箕,分別到三處挖井,當挖井挖到三丈六尺深處,即有兩口井水湧出。到了第九天,當第三口井挖到三丈六尺九寸處,竟露出一道深深的岩石裂縫,一股清冽甘泉從岩石裂縫處噴湧而出。大家歡呼雀躍,都說這正合了『三寶爺』常講的『三六九玄機數,天神佑之訣』。從此此井便命名為『三寶井』(上圖),消息傳開後『滿剌加國』及附近的南里(今蘇門答臘島 )、彭亨島、意蘭丹(今馬來西亞的哥打巴魯 )等地臣民紛紛前來延聘中國的能工巧匠指導他們打井取水,『中國打水神匠』的美名由此傳遍南亞與東非
廟左聳立著紀念碑,表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抗日殉難的烈士,『馬六甲』僑胞抗日殉難紀念碑有『蔣介石』所題『忠貞足式』,上刻有『青天白日國民黨黨徽』。1941年12月8日,日本帝國占領馬來亞,並在『馬六甲』當地殺害了一千多當地華僑同胞。抗日戰爭勝利後,『馬六甲』當地的華人社團,收集了700餘具烈士遺骨,集體安葬在此『中國山』,並於1947年建造紀念碑
由此小徑階梯往『中國山』上走,上面整座山全部為華人的墳墓,1641年荷蘭攻佔『馬六甲』時,『寶山亭』廟後的『三寶山』被改為墓地。1685年華裔領袖『李為經』集資買下這片山坡地作為華人義塚,現在成為海外最古老和最大的華人墳場,共有1.25萬多座墳墓,在這裡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的各種陵墓式樣,其中明朝的古墓,色澤斑駁,字蹟已不可辨
《延伸閱讀》
吉膽島上釣魚、沙灘餵老鷹、勇闖紅樹林、賞夕陽享受一日島主的豪奢生活
馬來西亞『吉膽島』為金門16世祖最初出洋落番的『五條港漁村』
2017年10/8-10/14日七天六夜金門後沙許氏宗親『馬來西亞』訪親之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