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當我們參觀完『寶山亭』後,對於許多國家如葡萄牙、荷蘭、英國、日本等都是派船艦出海掠奪,只有明朝『鄭和』是率領艦隊幫忙各國打海盜,每到一處就進行佈施及協助當地居民,因此『三寶廟』就是紀念『鄭和』所建
之後我們再度坐上遊覽車來到距離『寶山亭』約800公尺外的『荷蘭紅屋廣場』讓我們下車,然後我們由『荷蘭紅屋廣場』走向『峇峇娘惹博物館』,一面走一面觀光,看看『馬六甲古城』最熱鬧、也是遊客最多的地方,更是早期被各國掠奪所殖民的起始之地
這裡有很多的人力『花花三輪車』搭載遊客,『花花三輪車』裝飾得很花俏,有各種卡通人物供遊客選擇,行駛於市區時還會播放如『你是我的小蘋果』之類的重低音熱門音樂,一趟『花花三輪車』需自費馬幣15元,可以坐著『花花三輪車』瀏覽『馬六甲』歷史古城,來一趟文化古蹟巡禮
上圖著名的『荷蘭紅屋』位在廣場中心,廣場還有紅屋(鐘樓)、基督教堂、維多利亞女王噴泉,它們都是著名的歷史地標,風景很壯觀,每座建築物都刷成了紅色,很適合拍照,但我們沒多做停留,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峇峇娘惹博物館』
廣場中心是『維多利亞女皇噴泉』,這是慶祝『維多利亞女皇』登基60周年而建,英式風格,造型典雅精緻,上頭還有英女皇的頭像雕刻,在歐洲有噴水池的地方,就會有人許願,據說這裡也會有遊客投幣許願
馬來西亞『馬六甲』之名的由來則為當時有一位泰國的太子,被暹邏王(泰王)追殺所逃避之處,當時太子問隨從這裡是什麼地方,但隨從沒有人答得出來,此時一位隨從答:這裡有很多『馬六甲樹,因此太子就將此地命名為『馬六甲』,但暹邏王(泰王)仍不善罷甘休,想要再追殺太子,當時太子感覺此地已是最後處身之地,所以只好獻出『獻金』,才免於被追殺的命運
由於『馬六甲』之地位處海峽的重要戰略地位,各國商船頻頻往來,連中國『鄭和』七次下南洋,也有五次來到『馬六甲』上岸停留,此時太子與『鄭和』成為好友,所以太子對『鄭和』說,暹邏王(泰王)一直不放過他,『鄭和』說:這件事他來處理就好,所以『鄭和』對暹邏王(泰王)下令不准再追殺太子,於是之後『馬六甲』成為各國商船貿易的繁榮之地,也因此『馬六甲』人民對『鄭和』甚為尊敬,所以在此地有很多有關『鄭和』的功勳與事蹟,如『三寶廟』等
在『荷蘭紅屋』前有一座紅色『鐘樓』,『荷蘭紅屋』建於1641年至1660年之間,『荷蘭城』被認為是東方世界最古老的荷蘭建築物,它是荷蘭磚瓦砌工及木工技藝的最佳呈獻之其中一個例子,整棟建築粉刷成橙紅色,向來是『荷蘭總督』的官邸,如今『荷蘭城』內包含了『馬六甲歷史博物館』、『人種博物館』及『文學博物館』
這座位在河邊的是『甘榜巫汝清真寺』,在『馬六甲』有很多座像這樣的『甘榜巫汝清真寺』,這是其中的一座清真寺,它混合了蘇門答臘、中國、印度教和『馬六甲』馬來風格,拜樓類似佛塔,與沐浴池和門拱,與主體建築同時建成
走過『馬六甲河』,聽說堤岸風光也很美,『馬六甲河』對面是『雞場街』,通往廣場的街道上有幾個餐館,河邊有人行步道,可以邊喝咖啡、吃東西,邊欣賞河岸的景色
『馬六甲古城』建築位於『馬六甲』市中心,歷史古蹟保存得很好,荷蘭風格濃厚,這座城市是世界遺產,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這裏的景色很美,可以拍很不錯的照片
『馬六甲河』曾是『馬六甲皇朝』的貿易命脈,在『馬六甲皇朝』的鼎盛時期,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商人都聚集在這裏進行交易,如今遊客們可以在『馬六甲河』嘗試遊船,一路上見證『馬六甲』的歷史建築,可細心留意各種文化在『馬六甲』擦出的火花,及經過漫長的歲月所留下的痕跡
『馬六甲』位於『馬六甲海峽』出口的樞紐位置,為一個古老的海港,蘇門答臘王子『拜里米蘇拉』曾在此建立『馬六甲王朝』,使當地蓬勃發展,『馬六甲』也曾經是本區域的香料貿易中心,曾被喻為東方的『威尼斯』
走入『馬六甲』市中心的任何一條小巷,不難發現許多古老建築物、傳統買賣以及手工藝品,古色古香的氛圍,成為『馬來西亞』最多遊客到訪的旅遊據點,這裡的建築設計充分展現出葡萄牙、荷蘭以及英國的殖民影響,現在就跟我們一起漫步市中心盡情遊覽古都風光吧!
『馬六甲』的歷史遺跡包括:荷蘭紅屋( St a dt hu y s )、基督教堂 (Christ Church)、聖保羅教堂 (St. Paul’s Church) 以及由葡萄牙人於1511年建造的聖地牙哥古城堡 (A’Famosa)。雞場街 (Jalan Hung Jebat / Jonker’s Street) 則為古董商店、藝術坊、紀念商品的聚集之處
『馬六甲』也被喻為博物館之城:獨立紀念館 (Independence Memorial Museum) 收藏著『馬來西亞』從殖民地邁向獨立過程的貴重文獻;海事博物館 (Maritime Museum) 的建築外觀,靈感取自於『馬六甲海峽』沉沒的葡萄牙大帆船『海上之花』,館內展出自『馬六甲皇朝』至殖民地時代的海事史料
金門有『娘惹糕』,『馬來西亞』也有『峇峇娘惹博物館』,『馬六甲』是『峇峇、娘惹』的集中地,那麼什麼是『峇峇、娘惹』?『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地處中國大陸南方,所以當時有很多中國華人來此地落番,這些『馬來西亞』的中國華人與當地馬來人通婚所生下的海外華人後代,兒子叫『峇峇』,女兒則叫『娘惹』
其中國廚藝手法,配合多種不同香料所烹飪的佳餚稱為『娘惹餐』,『娘惹餐』為『馬六甲』最道地的傳統美食,位於『敦陳楨祿街』的『峇峇娘惹博物館』,是由一間『峇峇老屋』改建而成,館內展示許多古董家具、陶瓷以及服飾
坐落於『馬六甲』的『峇峇娘惹博物館』是被公認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現有的博物館於1861年時是由『曾家』所擁有,並由三間排屋組成。『曾家』四代都居住在這裡,直到1985年3月才把其住家改為如今的博物館
48號和50號房屋曾是主要寢室和居住地方,52號住屋則是僕人的住家,屋子的室內設計融合了葡萄牙,荷蘭和英國時期的建築風格,展現了獨一無二的海峽殖民地風味,屋外則是峇峇與娘惹的傳統服飾,可以供遊客拍照
進入到『峇峇娘惹博物館』這間大廳後面就開始禁止拍照,客廳正式佈置的黑木家具都是從中國引進的,裡面都釀嵌了深海珍珠和白色大理石。5米高的牆上掛著歷經歲月的絲綢畫。華麗的階梯則是由稀有的熱帶樟腦木製成,上面都被細手工製作的細膩金葉點綴,擁有著南海首例的美譽
這位女生則是『峇峇娘惹博物館』的華語解說員,她並不是『娘惹』喔!解說員說:我們通過不斷地宣傳和介紹馬來亞多元文化的獨特身份,同時也維持著該文物原有的狀態和記載,確保今後的世人都能認識這個有趣的多元文化
曾經專屬於男人的接待廳,牆上大量的華人刺繡凸顯了該家族的根源來自中國。接待廳展現出當時重視父權的社會現象,擁有社會地位的男人才可以在廳中討論事務,而那些婦女們只能透過暗廳裡的窺視小洞來得知接待廳的狀況
回顧19和20世紀初的馬來亞之旅,漫步於『曾清秀』先生(1865-1919)的住宅;該建築物複雜繁多的裝飾和設計,呈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多元文化和富裕生活下的時尚感,至今『曾清秀』先生的後裔依然掌管著這項家業
『峇峇娘惹博物館』則是一位中國出洋客『曾清秀』先生來此地落番,與當地馬來人所建立的房屋,因為『出洋客』在此地賺了不少錢,並在當時所蓋的豪宅,目前已傳到了第四代,並且開放給遊客參觀,裡頭有第一代創立事業的由來,以及娶了當時馬來人為妻的習俗與穿著,還有他們平時生活起居的情形
從16世紀開始,許多中國華人開始移民到馬來亞來謀生;同時他們的生活習性也受到當地文化色和與當地人通婚而產生了變化,跨越了民族之間的欄杆。馬來亞的詞彙裡才有混血後裔『峇峇娘惹』來形容如此獨特的文化
1918-1941年馬來亞靠著出口大量的橡膠供給工業蓬勃的國家,囤積了一定的財富。由於國際貿易和政治上的種種因素,許多的混血後裔社會也像徵了奢華富裕的生活;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這裡的一切。1941年8月12日美國珍珠港被日軍襲擊前,日軍先攻占馬來亞。日本陸軍在南泰國和兩個被虜獲的馬來亞飛機場降落,並南下進軍。在10個星期內馬來亞在無反抗的情況下被征服
在這期間馬來亞從此接受日軍迫害和洗劫。『曾家』也改造了他們的海灣別墅;成了他們養家糊口的農場。所有的家庭成員必須承擔種植甜薯的責任,而小孩子則到漁村學習如何捕捉魚蝦。戰爭改變了所有混血後裔的社會。當日本殖民統治在1945年結束時,奢侈的生活早己成了回憶,例如:12天之久的婚姻,婚媒的繁多禮儀,穿珠的活動等。在戰後他們只好準備迎接新世紀的生活。
參觀『峇峇娘惹博物館』門票:成人16 元RM(馬幣)。小孩(12-17歲) : 11 元RM(馬幣)。參觀時間:AM 10:00~PM 1:00、PM 2:00~PM 5:00。
《延伸閱讀》
吉膽島上釣魚、沙灘餵老鷹、勇闖紅樹林、賞夕陽享受一日島主的豪奢生活
馬來西亞『吉膽島』為金門16世祖最初出洋落番的『五條港漁村』
2017年10/8-10/14日七天六夜金門後沙許氏宗親『馬來西亞』訪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