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當我們由『大溪橋』走上來時,上方就是『中正公園』,『中正公園』是一個充滿歷史風味的老公園。原名『崁津公園』,建於西元1909年日據時代,為日治時期的台灣十二勝之一
『中正公園』設置有神社、公會堂及相撲場,光復後神社變成『超然亭』,相撲場成蓮花池,公會堂改成蔣公行館
在涼亭的地方有很多人在此地打陀螺,大溪大陀螺從民國70年以來,舉世聞名,足以成為台灣獨一無二的傳統民俗文化。說到大陀螺,『大溪一代陀螺王技藝俱樂部』居功厥偉;話說陀螺王的誕生,以及獨特的旋轉技藝,是由大溪鎮民『簡武雄』先生,於民國57年(1968)9月3日所首創
由於民國50年代,大溪小孩正風行著打陀螺,於是簡先生便興起打大陀螺的想法,並找人利用相思樹頭做了一顆5台斤重(3公斤)的大陀螺,由於陀螺太大沒人打得起來,於是簡先生與地方有志人事,同組陀螺王公會,由『簡武雄』先生擔任會長,內設有陀螺王旋轉技藝訓練班,訓練陀螺王技藝人才。終於由一位木器學徒『王銘祥』先生打起那顆5斤重大陀螺,而訓練班便從這顆陀螺開始練起,進而10台斤、20台斤、30台斤、40台斤,很快的在4個月內便練到50台斤
另公園內有一座半身雕像,最初以為是孫中山或是蔣介石的雕像,待趨近一看原來是陸軍化學兵上士『蕭曜友紀念碑』,故陸軍上士蕭曜友,民國十三年生,河南省商城縣人,畢業於陸軍第二士校第二期,經歷抗戰與戡亂諸戰役,民國卅八年來臺後任職於陸軍第三0六一浸染處理連,不幸於民國五十四年三月廿五日入水搶救桃園大圳滅頂女童,惟圳內水勢湍急因而雙雙罹難,壯烈殉職
全部碑文如下:蕭故陸軍化學兵上士曜友君河南商城縣人畢業於陸軍第二士校,歷經抗戰勘亂諸役,每戰均任艱危,平素忠誠勤奮睦率伍濟貧困,久為軍民所稱道。詎於民國54年 3月25日上午10時,君正在3061部隊駐地工作,忽聞桃園大圳方向有呼救聲,即踐棘越荒循聲奔赴
見一女學童沈於急流之中,乃奮身躍入以隻手挾學童雙手划水遊向岸邊,然水湍壁峭,不能攀援終被漩入數千尺之涵洞內無法營救而罹難,桃園、台北各界及其部隊層峰嘉其善行從優殮葬,嗟夫君之拯溺成仁,義勇可風,尤為軍民合作,留有典範,咸恐年久湮沒,特建銅像並書事略,俾供瞻仰昭示不朽
同時『中正公園』內也有許多街頭藝人表演,假日的『中正公園』人潮很多,感覺很熱鬧
之後我們走到『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壹號館』,『大溪國小』日式宿舍為1920年代興建的日式高架平房建築,曾為『大溪國小』校長宿舍,前屋主是大溪初級中學英文老師『陳茂林』,其夫人『陳王翠梧』女士曾在屋裡教授裁縫,宿舍門口高掛『溪光縫紉補習班』的場景,是許多大溪婦女的共同回憶
2007年『大溪國小』日式宿舍登錄為桃園縣『歷史建築』,由文化局接管後,成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第一棟修繕開放的空間,也因此被稱為『壹號館』。原來的私人生活場所成為公共空間,打開大溪文化的第一扇窗。老房子有了新生命,也象徵時代的變遷。『壹號館』地址:桃園市大溪區中正路68號
在『壹號館』的斜對面有一座『蔣介石』騎馬的雕像,桃園大溪小城這幾年,隨著成立桃園市立大溪生態博物館,積極投入老舊屋舍整建,舉凡日據時代武德殿與警察宿舍群,一棟棟日式風格屋舍恢復舊貌,走在大溪愈來愈有日本風。加上桃園市府打算把中正公園內的露天表演場,恢復成為舊有相撲場風貌,怎樣跟昔日蔣家在大溪歷史做平衡?老蔣會不會被取代?
然後在『蔣公行館』前有一座銅雕牆,此銅雕刻畫著蔣介石與孫中山在火車上相談甚歡的情形,以及蘆溝橋事變、四行倉庫、跟蔣介石接受日軍的投降等
銅雕牆前方是一座崗哨,據說以前有駐紮憲兵隊,因為崗哨後方是『蔣公行館』,所以崗哨是用來保衛蔣介石的安全
這裡就是『大溪公會堂暨蔣公行館』,第一代大溪公會堂建於日本統治時期大正10年(西元1921年),作為地方民眾的集會、典禮等活動中心,並曾為日本裕仁皇太子派侍從官巡視時,進餐與休憩的場所
公會堂的寢室與廚房,在國民政府來台後被規劃為『蔣公行館』,室內有會客廳、廚房、餐廳、臥室與書房,屋頂鋪設日式黑瓦,外觀以洗石子與水泥牆粉刷裝修
蔣介石逝世後再度修建,1978年改設蔣公紀念館並開放民眾參觀,2003年配合當時縣府的『城鄉風貌計畫』開始整修規劃成『大溪藝文之家』,並於隔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2016年,隨著『木藝博物館』計畫的推行,將公會堂與行館納入『木藝博物館』的一部份,作為本館公有館之一
園區保留原有形制、構件與材料,目前開放為民眾休閒觀光與藝文展演之所,其中公會堂規劃為多用途空間,可供展覽、社區集會、招待與座談等,行館則依照原有格局規劃為木藝文創展示空間
行館旁有一座超大型的『蔣介石』立像,以及經常駐足的『志清亭』,可遠眺大漢溪景觀,風景秀麗
再往後走就是『大溪武德殿』,『大溪武德殿』落成於1935年(昭和10年),二次世界大戰前,日人行軍國主義、提倡武士道精神,因而在各地修建『武德殿』,以供警察及青年子弟修練柔道、劍道,所謂『武德』即劍道五德『正義、廉恥、勇武、禮節、禮讓』
1950年大溪公會堂改為總統行館,增設大溪憲兵隊,即以武德殿為隊部營舍。2000年隊部撤除後,武德殿重新整修,屋頂保持原有的木質結構與青銅裝飾,四週牆面與護欄則改為水泥及洗石子,2004年經登錄為桃園縣『歷史建築』,2015年成為桃園市立『木藝生態博物館』的公有館舍
『大溪武德殿』當時以鋼筋混凝土等新式建材建造,屋頂採『入母屋造』,類似台灣的『四垂頂』,正脊兩端的『鴟吻』具唐代建築風格,與一般武德殿使用之日式鬼瓦頗異。以洋式大木桁架支撐社殿屋頂,大門設『入母屋破風』。洗石子修飾外牆,並以線腳仿雨淋板壁裝飾
『大溪武德殿』旁邊則是『四連棟』,四連棟推測建於日本時代昭和12年至15年間(西元1937至1940年),屬於丁種判任官舍,為大溪百年警政宿舍群之一部分;由於形式為一排四戶,故稱『四連棟』
後棟水泥房舍為戰後居民因應需求之加建空間,呈現不同時期使用風貌。它一方面見證了大溪近百年的警政沿革與變遷,一方面記錄著不同時代的居民生活軌跡
『四連棟』對面則為『藝師館』,建於日本統治時期昭和16年(西元1941年)的大溪『郡役所警察課官舍』,作為單身警察宿舍,所有單身警員共居一堂。國民政府遷台後,蔣公於此設置行館後,改由蔣公專屬理髮師『俞濟昌』先生一家居住,多年前已搬離閒置
走到了『藝師館』之後,我們就開始往『大溪老街』方向走,走到『登龍路』與『中山路』交叉口時,發現有一座百年古井,此古井為古時候港口船夫所使用之古井,老街上的新興景點之一,經整理後,目前仍可使用,來到老街您一定要來回憶小時候的汲水之樂,也可以讓小朋友體會古人的生活點滴
繼續走到『仁愛路』口時,有一座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溪教會』,採哥德式尖塔造型,為大溪重要觀光地標之一。『大溪教會』於1992年購置土地,1995年開始建堂,1998年獻堂。全棟五層,一樓副堂,二、三樓主堂,四樓牧師館與會議室,五樓靈修會館,地下室為餐廳與桌球教室
最後走到『大溪老街』,大溪老街主要範圍涵蓋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三條歷史街屋,是由店面形成的商街,建築型式和臺灣早期的傳統商家店街並無二致,都是面寬窄、縱深長的深長形連棟店面住宅的街屋型式
大溪老街至日據時代的1919年左右,因日本總督府執行等同現代都市計劃,將和平路、中山路等街道依規劃好的建築線拆除部份建築,那時大溪老街平常住家主要以紅磚牌樓立面搭配紅磚屋,商家則以石材精雕歐洲風格的拱門樑柱和繁複華麗的浮雕圖案,呈現出以巴洛克風情為主的立面牌樓
但是大溪老街牌樓的立面雖為巴洛克風情,造型卻採用大量弧線,牌樓中央最高的突點-『山牆』,有山尖形、半圓形、圓弧形等變化,頂端的『收頭』則有動物、植物、幾何圖形各種樣式,十分特別,難能可貴的是,儘管河運沒落,繁華變遷,這三條老街卻能保留原貌,並結合大溪其他文化與歷史的魅力,讓大溪區重回過去的風華
《延伸閱讀》
桃園八德市─巧克力共和國博物館 (三立電視偶像劇【愛上巧克力】拍攝地)【下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