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參觀完『台南府城大南門』之後,我續往下一處台南古蹟『延平郡王祠』走。『延平郡王祠』又名開山王廟或鄭成功廟,位於台南市中西區,為清治時期最早的官祀『鄭成功紀念祠』,其前身為民間所建的『開山王廟』,日治時期曾改名為『開山神社』,是日人在台最早設置的神社,也是二次大戰前日本海外神社中唯一是從廟宇改為神社的特例
明永曆16年(西元1662年)『鄭成功』去世後,台灣人民為感念鄭氏來台驅逐荷蘭人,開疆拓土、矢志孤忠、奉明正朔的功績與精神,特在府城東安坊立廟奉祀,因政治顧慮,而稱『開山王廟』,『山』暗指『臺灣』,有隱喻『鄭成功』為『開臺聖王』之意
康熙23年(西元1684年)臺灣納入清帝國版圖以後,『開山王廟』逐漸傾圮,至乾隆年間重建,馨香再盛。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因牡丹社事件來臺籌防,深入瞭解民意後,奏請清政府為鄭氏立專祠祭祀,強調『鄭成功』是『明室遺臣』,而不是清政府的『亂臣賊子』
『沈葆楨』來臺後,接受臺灣府進士『楊士芳』,臺灣道道員『夏獻綸』與臺灣知府『周懋琦』等人的稟請,與閩浙總督『李鶴年』,福建巡撫『王凱泰』與福建將軍『文煜』等人一同上疏追諡『鄭成功』,建立專祠與編入祀典中
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初十,朝廷准奏,下詔曰:前明故藩朱成功,曾於康熙年間,奉旨准在南安地方建祠。該故藩仗節守義,忠烈昭然。遇有水旱,祈禱輒應,尤屬有功臺郡。著照所請,於臺灣府城建立專祠並與追謚,以順輿情。欽此
次年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批准後,工程在同年三月動工,官民籌募經費興工,從福州聘請福州師傅載來匠工前來營造,材料也全來自福州,就『開山王廟』原址擴展興建成『福州式』建築,同年秋八月完工,工程耗費白銀7400兩,而成為一福州風格的建築
在日治時期時,『鄭成功』因具有日本人血統亦受到日人敬重,並將之作為臺灣與日本間的『導引線』,故在日本治臺第二年,明治29年(西元1896年),臺南縣知事日人『磯貝靜藏』建議臺灣總督『桂太郎』呈奏日皇,以『鄭成功』之忠烈與開臺事蹟,與其母田川氏的貞烈事蹟為由,准列為國祀
同年12月3日,將鄭成功廟(延平郡王祠)改為『開臺神社』之社號並列為國幣社,隔年(1897年)1月13日,日本拓殖大臣表示將清朝的延平郡王祠改為『開山神社』,列格為縣社,並舉行『奉告式』,每年2月15日舉行例祭
之後並增建了日式的拜殿與鳥居,但大致建築仍維持原本的福州風格,前殿供奉『鄭成功』,後殿供奉其母『田川氏』。每年農曆三月『迎媽祖』(迓媽祖)時,信徒也會請出開臺聖王神像為繞境隊伍做頭轎
大正三年(1914年)8月,『開山神社』進行大規模改建,保留原建築,增建必要附屬設施(神饌所、手水舍、神樂殿、社務所、宿舍)與改建原有建築,於隔年(1915年)4月下旬完工。改建後的『開山神社』正殿與偏殿仍為中國傳統建築,拜殿則改為日本具有唐風的形制
二次大戰結束進入民國時期後,該廟曾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重建,並於六年後由臺灣省政府指定為臺灣史蹟。但由於民國五十二年(1963年)的重建中,該廟被改建為鋼筋水泥的中國北方式建築,所以在後來並未列為古蹟。直到了民國99年(2010年)7月21日,指定為臺南市第九座歷史建築,但仍非古蹟
鳥居石坊上刻著『忠肝義膽』--白崇禧將軍題字,在原鳥居石柱上刻著白崇禧的對聯:孤臣秉精忠,五馬奔江,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義,七鯤拓土,莫將成敗論英雄。日本時代留下的石製鳥居,被拆掉的最頂端橫樑已挖掘出來放於鄭成功文物館
祠前原本有日本人建的鳥居,台灣光復後,國防部長白崇禧來台南視察,將鳥居最上面的一橫拆除(除日本化),再加上一個國民黨徽,題上「忠肝義膽」,變成這幅華日混合的奇妙牌樓。另在『三川門』上,為清光緒元年,由武平縣知縣盧紹昌所題:『前無古人』
三川門牆上之楹聯:
是大將實是大儒 拓土建邦 有明二百餘年 宗社繫之一身 沉毅仰精誠 荒島落暉 留取風中勁草
亾吾家不亾吾國懷恩效義惟公三十九歲春秋壽以千古艱難感搘拄孤忠亮節想象祠內寒梅
1963年,政府為表彰明鄭開台精神,興工重建,整體格局大致不變,但建築則由福州式改為中國北方宮殿式,即今日的模樣。其實1949年國民黨政府來台,思想上仍帶有濃厚的北方思考模式,就如同台北市城門上的城樓也都被改成北方式的,這真是一種很奇怪的心態(中華民國定都在南京又不是北京,但骨子裡還是想著北方文化)
進入大門後有許多對聯,其中右手邊中央通道兩側的長對聯,乃是『孫立人』將軍所題
進入祠廟後左青龍進、右白虎出,大門左邊是『甘輝將軍』,鎮守南京城門的鄭軍將領『余新』,因為疏忽遭到清軍突襲,全軍覆沒。南京清軍士氣大振、蜂湧而出,鄭軍的後援部隊支援不及,遭清軍各個擊破,鎮將陳魁、張英、林勝等皆死於戰陣中
甘輝、萬禮等亦率軍奮戰,但仍不敵清軍而遭俘虜。被俘後,甘輝不願向清朝投降,不久即遭處決。鄭成功於南京慘敗後點閱兵將,知道了甘輝等人犧牲的消息,相當難過懊悔,於是回到廈門建立了忠臣祠供奉之,甘輝被列為其中的第一位
祠中兩側廂廡收藏許多古文物,包括珍貴的沈葆禎手書『擎天』。左側廂廡則陳列明末海疆諸臣陳永華等鄭氏部將59位牌位,東廡之後為祭器所,內藏有日治時期日本風格聖龕一座
『延平郡王祠』建築均以鋼筋混凝土現代建材仿古典型式所建,朱牆綠琉璃瓦,正脊兩端琉璃瓦作鴟尾形似龍頭魚尾,垂脊末端及斜脊上均有吉祥物。進入大廳,大門上懸有『振興中華』匾,為民國39年蔣介石總統所題
祠中珍貴文書豐富,留有『沈葆禎』建祠奏請書,光緒元年准建祠聖旨及追贈『忠節』諡號諭旨全文等匾額及誥命箱,同時自清領時期以來文人墨客留下之對聯眾多,極具歷史價值
正殿內供奉泥塑『鄭成功』雕像(楊英風作品),神龕兩側為『沈葆禎』所提對聯,此外在塑像之前為昔日廟裏的神像金身,該神像一度在民間輪祀,直到民國97年(西元2008年)由臺南市政府迎回祠中祭祀
『延平郡王祠』的四扇門面所繪之八個門神並不是中國常見的門神,而是藍眼珠、黃頭髮、皮膚白皙的洋人(據說是荷蘭人),是因為台灣人感念鄭成功率軍驅走荷蘭人、收復台灣,是故『延平郡王祠』是全台的廟宇道觀中的門神唯一用穿著明朝中葉後期的將官袍的洋人
後殿中央則為依祀典廟宇的慣例所設的太妃祠,供奉鄭成功之母翁太妃田川氏的牌位,而在太妃祠之左,則為供奉寧靖王朱術桂與其五妃的寧靖王祠,右邊則為供奉鄭成功長孫鄭克鄭克塽及其夫人陳氏的監國祠
清朝時期由於『延平郡王祠』列入官方祀典中,每年春、秋兩季舉行祭祀,費用來自臺灣縣(後改為安平縣),主祭者為臺灣兵備道、臺灣府知府、臺灣府海防同知、臺灣縣知縣、縣經歷、縣右堂等,而民間祭祀則照開山王廟時期的慣例,於正月十六日到十九日舉行祭祀,並在七月廿二日舉行盂蘭盆會
此外在太妃祠前的庭院內有古梅兩棵,據說乃鄭成功親自種植。該梅原本長於臺灣府衙門的『鴻指園』中,而臺灣府衙門即是明鄭時的承天府府署,而該梅則是在光緒元年(1875年)時才自鴻指園移植至此,已有300年歷史,每到寒冬吐露芬芳
日治時期改為開山神社後,例祭定在每年2月15日,但是民間的祭祀仍依傳統的農曆進行。而在二次大戰後臺灣省議會在1948年定4月30日的『鄭成功登臺日』為官方春祭之日,但1959年臺南市文獻委員會認為鄭成功登臺之日換成陽曆應為4月29日
臺南市政府向臺灣省政府提議改以4月29日為春祭之日,而秋祭之日則是在1950年8月15日由臺灣省政府通知臺南市政府,依據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的研究定於8月27日。春秋二祭由內政部長主祭,公祭後由各地鄭氏宗親家祭,有時還會有日本代表以神道教儀式祭祀
祠前通往北側庭園門外亦有『沈葆禎』所書『闢地』,『張萬禮將軍祠』往西為西廡,內亦有60將牌位,西廡之後為儀仗所,東西廡在造型上均採懸山屋頂
南側廂房最東側為『張萬禮將軍祠』,劍官『張萬禮』,本名『張要』,福建平和人,為鄭成功廟陪祀將軍,因造型持劍,故明文以『劍官』稱之。『張禮』等人為宣示萬眾一心,因而改以『萬』字為姓,屢建大功晉陞至提督,受封『建安伯』,1658年與『鄭成功』北征南京被擄,與『甘輝』同時就義
現今的『延平郡王祠』基本上由祠廟本身與庭園和鄭成功文物館組成,主入口位於開山路上,而原本周圍有圍牆環繞,但現在已經打掉,只留主入口和正對著祠廟山門的一部分(做為照壁)。祠廟的本體是三進合院類型,座西朝東,由山門、正殿、後殿與兩側廂房組成
『延平郡王祠』右側公園內還有欽差大臣『沈葆禎』的雕像。鄭成功西元1661年,帶兵在鹿耳門登陸,不但趕走了荷蘭人,並同時積極建設台灣,以做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經略台灣的過程除了設立官署,還下令屯田,允許官兵圈地成家,並招募大陸沿海居民來台開墾。現在全台灣的『開台聖王廟』有50餘所之多,各地的寺廟祠堂香火不斷,其中又以『延平郡王祠』為台灣最早、也是最著名的鄭成功祠,幾乎到過台南的遊客都會選擇到此一遊
延平郡王祠右邊的『鄭成功文物館』,中央主入口挑高二層之大廳牆面為特別設計的空心磚,地板則為大理石,內站立著一座高達三米之抽象化『鄭成功』雕像。裡頭珍貴的文物相當豐富,收藏著許多台南文物,如街牌、眠床、地契、銀票等舊日府城的日常生活用品,讓人深入了解先人生活起居狀況,歷史意義十分重大。目前的『延平郡王祠』進入參觀不需要門票,但今日剛好在整修內部謝絕參觀
延平郡王祠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152號
座標:22°59′16〃N 120°12′27〃E 電話:213-5518
開放參觀時間:08:30~17:30 免收門票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國道一號由永康交流道下,接中正北路、中正南路轉公園路,續行開山路即可到達延平郡王祠。
搭乘大眾運輸:公車由台南火車站前搭乘台南市公車17、18、100至延平郡王祠,往南沿開山路步行30公尺即可到達延平郡王祠。
搭乘台灣好行-88安平線至延平郡王祠下車即抵。
《延伸閱讀》
《台南北門區》一提二蓋三招牌錢就滾滾來─【錢來也雜貨瓦斯行】
《台南北門》打造全台最浪漫的婚紗美地─『北門遊客中心』鹽田的故鄉
走過眾神之橋,從凡間進入天神居住的神殿─台南仁德『奇美博物館』
台南白河─『林初埤木棉道』&全台灣最大的『7-ELEVEN』蓮營門市
台南白河─『小南海普陀寺遊憩區』&柳營─『德元埤荷蘭村生態休閒園區』
台南安平『夕遊出張所』366色『生日彩鹽』─尋找專屬於您的『誕生"鹽"色』
能欣賞寒梅的清純,又能吃酸甜滋味梅子雞餐的─台南縣楠西鄉梅嶺風景
不製糖的糖廠,卻操著與本業無關的蘭花展--台南後壁鄉烏樹林糖廠休閒園區
2010 鹽田曬字觀光祈福祭曬幸福,開始收鹽了!讓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把福氣收起來帶回家!
台南林默娘公園--以少女面貌呈現,代表了少女孝順美德的好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