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竹林、柳杉林、天然闊葉林,當我們從海拔1976公尺的『大凍山』頂,一路穿梭而下,林相變化豐富、層次分明,稍加駐足、山嵐輕煙,正由枝葉的縫隙間招展拂過,步道沿線各具特色的風景據點,以各式鬼斧神工的萬年之姿,敘述著遠古的身世背景,在大自然雕塑家的作品前,我們不由得躬身曲腰,以敬它恆古的守望這裡
走過天然勝景,走過『林務局』人員精心雕琢的步道,不論是林間庭除散步,或者有備而來挑戰自我體力,這條賞心悅目的『大凍山國家森林步道』,都能令人滿載而歸
攀登『大凍山』不論是上山或者下山的旅人,幾忽都會選擇停留在『奮起湖』這個小山村,當年蒸汽火車奮力來到『奮起湖』,必定得停下來休息加水的地方,直到今日,阿里山森林火車依然百轉千迴的駛進這個森林鐵路的中兼間站『奮起湖』
坐著鐵路小火車,吃著『奮起湖』的鐵路便當,清晨由嘉義開出的第一班森林火車來到這裡剛好是正午,『奮起湖』的鐵路便當有著許多人的甜美回憶,走一趟著名的老街,感受小山村傳承古法的地方名產小吃
蔽不見天的街坊內,維持著過去傳統的手工,走入『奮起湖』老街,彷彿又聽見了當年的蒸汽火車,正吃力的準備行駛進這個小山村
阿里山森林火車奔馳過『大凍山』的山腳下,搭乘小火車來到『奮起湖』的旅人,下車、上車、來了又走,『大凍山』頂有著3分20秒奇景的日出,正以耀眼的光熱,溫暖這個飄盪有便當芳香,流瀉著婆娑光影的森林步道
『奮起湖』舊稱『糞箕湖』或『畚箕湖』,隸屬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海拔1,405公尺之山城。以阿里山森林鐵路中途站、鐵路便當、老街與自然景色聞名,有『南台灣九份』之稱
但依稀記得昔日『奮起湖』老街幅員並沒有這麼寬廣,只有幾條蔽不見天的街坊,叫賣著像是山葵、混蛋、草仔粿及一些蒟蒻麻糬等,都是來訪遊客會購買的美食或是當成伴手禮的食用品,或是鐵路便當等之類的,何時老街商家已擴增到下方
原來自從2011年6月開放陸客來臺之後,我就不曾來過『奮起湖』老街,而老街就在這期間有了陸客的加持後,迅速擴增版圖到老街的下方,即當地人俗稱的『街仔尾』,並循著『草仔粿』的香味,一路找到『街仔尾阿嬷草仔粿』攤子
一大堆人圍著『街仔尾阿嬷草仔粿』攤子排隊,為的就是那包裹著小時候年節氣氛『草仔粿』的滋味,在『街仔尾阿嬷草仔粿』名聲響亮之下,有人開起了另一家『草仔粿』的攤子,在陸客漸漸退散之後,依然在『奮起湖』老街繼續飄香
『奮起湖』中的『湖』為閩南語中低窪地之意,當地實際上並無湖泊。『奮起湖』海拔1403公尺,東、西、北三面環山,地勢低窪,中間低平,形如畚箕,雲霧環擁如湖,故而舊稱『畚箕湖』,後『蔣經國』更名為『奮起湖』,『畚』與『奮』同音,『箕』改『起』則用意奮發圖強
在阿里山公路、鐵路未開闢前,當地商家已於老街聚集,略具雛形。老街以紅檜建成,早年沒有街名,當地人僅以『街仔』稱之。在台灣日治時期,林木資源豐富的『奮起湖』亦是木屐的製造重鎮,當時街道大多用煤渣鋪設,穿木屐不黏腳,因此當地人都人腳一雙
阿里山森林鐵路建成後,『奮起湖車站』是最大的中途站。早年蒸汽機車從嘉義市『北門車站』行駛至此加水、填煤,所以火車會停留較長的時間;同時行車已近中午用餐,車員及乘客在此休息,造就『奮起湖』的鐵路便當文化,亦成為附近村落趕集聚散之地,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貨物、人群最大集散中心
阿里山公路建成後,由於鐵道的重要性下降,『奮起湖』亦一度沒落蕭條,直至近年阿里山鐵道旅遊風氣盛行,才再度成為旅遊熱點。其中以夜探螢火蟲、鐵道便當、木屐、奮起湖神木尤具特色,現時老街全長約五百公尺,至今歷史超過一百年
『奮起湖』被譽為南台灣的『九份』,早年以老街、便當和四方竹聞名,因為『奮起湖車站』周邊佔地面積廣大,除了是阿里山鐵道沿線最大的車站外,也是全線唯一擁有雙月台的大站,趁蒸汽火車頭添水加煤之餘,對旅客而言,此段空檔時間正好用來解決民生問題,於是便當產業應運而生,因此也造就了『奮起湖』的『便當王國』聲譽
『奮起湖』的房舍依山坡而建,最早發展的老街是從文物陳列館一帶開始,也就是俗稱的『下腳店仔』。後來火車站附近的商家逐漸發展,火車站下方有一條500公尺左右的老街,街中的店家販賣特產,例如當地的便當、豆腐和糕餅等美食,總是吸引不少遊客購買
直到近年來,因旅遊風氣盛行,加以周遭自然景觀豐富,乃再度成為阿里山風景區重要的據點。儘管外在環境多變,老街始終維持狹窄陳舊的樣貌,街道兩旁都是低矮的木造建築。巷道不長,商店卻分佈整齊,有專賣特產的雜貨店,更有數十年歷史的豆腐店、販賣鞋子衣服的百貨行等等,多數至今仍保持昔日風貌
遊客漫步在老街中,彷彿進入時光隧道。環繞在老街外側的聯外道路,全是石階步道。一層接著一層,上上下下,面積不大,像極了北台灣『九份』的縮小版。因為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與『九份』類似,也有人稱它是阿里山的『九份』,或是阿里山的『悲情城市』
『奮起湖車站』於1912年10月1日開始設站,是客、貨運列車上、下山交會的地點,並且是唯一擁有雙月台的大站,而奮起湖站的舊站房,目前是做為奮起湖監工區的辦公室之用,在阿里山公路開通後,此地由交通要塞轉型為熱門的觀光景點
『阿里山森林鐵道』與世界各國簽署為『姊妹鐵道』有:(一)日本『大井川鐵道』、『黑部峽谷鐵道』。(二)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鐵道』、『尼吉里登山鐵道』、『寇卡西姆拉鐵道』。(三)瑞士『馬特洪哥塔鐵道』、『高納葛拉特鐵道』。(四) 英國『威爾普可蘭菲爾鐵路』等共有八條姊妹鐵道
這一列火車即是『阿里山森林鐵道』與日本『大井川鐵道』結盟的鐵道列車,雙方於民國75年1月24日締結為姊妹鐵路。『大井川鐵路』位於日本靜岡縣,因沿著『大井川』舖設之鐵路,故以此命名
『大井川鐵路』最初是為了運送建造水壩及發電廠設備而建的鐵路,其後轉用於運輸附近山區所產木材,並發展為民間經營的觀光鐵路。鐵路全線分為本線(金谷-千頭)及井川線(千頭-井川),合計全長65公里
路段為本線『新金谷-千頭』,里程37公里,是日本著名的SL蒸氣列車即行駛於該路段上,沿線常以蒸汽火車牽引懷舊客車運行,穿梭於『靜岡』茶園,旅客在列車上聽著列車長吹著口琴、哼著傳統歌謠,同時欣賞窗外的茶田美景;在車廂獨有的木頭溫度中,如搖籃般載著旅客搖晃前行,予人有一種時光倒流的錯覺,是日本相當膾炙人口的鐵道原味風情之旅
『大井川鐵道』本線行駛至『千頭站』後,可再轉乘25.5公里的『井川線』,該路線以全日本僅存的齒軌登山火車而著名,高達千分之90為日本鐵道最大坡度。另在『千頭站』附近,可再參觀『千頭SL資料館』,館內有各式各樣介紹『大井川鐵道』的歷史照片與模型,並保存著諸多與阿里山森林鐵路共同合作與展現友誼的文物,對於阿里山鐵路的深厚情誼,一直沒有改變,著實令人感動
『奮起湖火車站』記錄著『奮起湖』經年累月的光陰刻痕,帶起了『奮起湖』的繁榮,而如今早年月台上叫賣的便當的場景如今已不復在,但總是有那份特別的情懷存在著
『奮起湖火車站』也曾受人們遺忘,一度蕭條沒落,因此在『奮起湖』車庫裏頭,擺放著攸關於這個景點的陳年照片,更有許多大小不一的車頭和載具,忠實地呈現在遊客眼前
如:機具車床、循道車、蒸汽火車頭。蒸汽機車是世界各國鐵路營運的共同始祖,只有年代的差異。台灣鐵路最早引進的蒸汽機車『騰雲號』,為1887年德國所製造,也是清代台灣鐵路的首部機車,然而目前台灣鐵路機車保存最古老的一部,卻是日治時期所引進的9號機車,1871年製造,目前與『騰雲號』陳列於台北『台灣博物館』前
台灣鐵路蒸汽機車以日本製造居多,這也使得台灣民眾對於日本的蒸汽機車格外感到熟悉。過去蒸汽機車是鐵路運輸的主力,但是隨著時代演進,1960年起鐵路柴油化、1979年起電氣化之後,多數蒸汽機車遭到淘汰。不過否極泰來,卻在 1990年代重新獲得重視而復活,成為擔任台鐵觀光文化大使的重要角色
台灣鐵道還有許多其他非台鐵體系的蒸汽機車,例如阿里山鐵路、台糖鐵路等等,也有相當的數量成功獲得復駛,今日為動態保存,分布於全台灣各地,堪稱台灣鐵道的文藝復興。目前全台灣蒸汽機車復駛共有10部,這10部蒸汽機車成為台灣鐵道不可或缺的文化資產,也期待台灣的蒸汽火車重生,成為台灣鐵道觀光永恆的目光焦點
現今阿里山鐵道的火車之中,Shay Geared Locomotive『直立式汽缸齒輪式』蒸汽火車,一直保有它迷人獨特的魅力。從阿里山鐵道施工時期開始,Shay一直扮演著阿里山運輸的重要角色。雖然它只是為伐木而生產的齒輪式火車,並且曾經退休多年,然而它的吸引力,始終成為眾多觀光客的矚目焦點
基本上阿里山鐵路共有兩種Shay的型式,一種是18噸級Shay,1910-1912年生產,專門用於平地段與阿里山的林場線,目前仍等待修復;另一種是28噸級Shay,1912-1917年生產,專門用於登山路段,已經修復25、26、31號三部。25、26 號蒸汽機車配屬嘉義『北門車庫』,31號蒸汽機車配屬『阿里山車庫』,是當前阿里山鐵路觀光列車的重要主角。18號與29號蒸汽機車則保存於『奮起湖車庫』
【交通資訊】自行開車:
1.中山高速公路由嘉義交流道下,先走159縣道再接18省道即可抵達奮起湖車站。
2.自北二高由中埔交流道下,左轉接18省道即可抵達奮起湖車站。
搭乘火車:
1.至嘉義火車站,搭乘嘉義公車往奮起湖方向之班車即可抵達奮起湖。
2.至嘉義火車站,搭乘阿里山森林火車往奮起湖方向之班車即可抵達奮起湖。
《延伸閱讀》
嘉義竹崎─18號愛情絲路『旺萊山愛情大草原』情人必訪的浪漫景點
雲林縣總工會職業災害預防講習暨嘉義『熊大庄』、『好美里彩繪村』、『高根鞋教堂』參訪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