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679.JPG

續上篇!當我們在新北市八里區『八里文化公園─米飛兔園區』拍完照後,雖然我們的『基隆嶼』三合一行程(繞島+登島+燈塔)二日遊,行程已經全部走完,但此時間才下午2點,我隨即向導遊『小云』反應,『米飛兔園區』附近不是還有個『十三行博物館』嗎?是否也可以到那裡走走?

IMG_2612.JPG

我的建議當下得到許可,隨即來到『十三行博物館』門口,導遊『小云』說這景點是多出來的,所以進入『十三行博物館』須要自行買票,不想買票進入參觀的人,可以在館外園區走走,這樣同學們有沒有問題?但後面的同學舉手搶著發問,老師!那我們幾點集合?『小云』說:喔!我忘了說!下午3點準時集合上車

IMG_2611.JPG

『十三行遺址』是臺灣北部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該遺址位於今新北市八里區淡水河出海口交界處的南岸,挖掘出陶器、鐵器、墓葬等各類豐富的史前遺物。該遺址的主人生存於距今約1800至500年前,在文化上屬於臺灣史前時期的前鐵器時代,是目前臺灣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很有可能是臺灣原住民『凱達格蘭族』的祖先

IMG_2617.JPG

『十三行博物館』為北台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係由『孫德鴻』建築師設計,其建築的設計理念來自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台的意念。全館藉由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群,分別表達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以清水混凝土、砂岩及老化的金屬板等,構築而成

IMG_2680.JPG

鋼構建築象徵『海』,所有的結構軸線以放射狀指向『海洋』;斜緩的屋頂象徵過去『十三行人』生存環境中的沙丘,戶外海中凸起的鯨背,三層樓的清水混凝土建築,象徵『山』型,量體簡單素淨

IMG_2613.JPG

我本來是站得遠遠的想要拍階梯上的帆船彩繪,無奈一對年輕情侶也不看狀況,直接搶先站上階梯拍照,我只好將其當成『麻豆』來拍照

IMG_2681.JPG

建築最吸引人之處是『鯨背沙丘瞭望臺』與傾斜不正的『考古八角塔』,『鯨背沙丘瞭望臺』象徵海中的鯨背與『十三行人』當時生存的沙丘,可以從館外地面拾階而上,觀賞夕照、淡水河海與觀音山之美景。傾斜不正的『考古八角塔』則象徵毀壞的遺跡與無法還原的歷史真相

IMG_2682.JPG

『十三行博物館』建築於2002年榮獲『臺灣建築獎』首獎、2003年獲『遠東建築傑出設計獎』,2014年獲『國家建築獎』金獎之文化教育及公共建築類『金獅獎』,值得細細探索。『十三行博物館』隸屬於新北市政府,為市府二級獨立機構,業務受文化局監督

IMG_2620.JPG

進入『十三行博物館』須購票參觀,全票:80元(一般民眾)。免費:1.新北市之市民。2.65歲以上年長者(限本國籍)。3.未滿12歲之孩童。4.國內各級學校之學生。5.身心障礙者及其陪伴者。6.55歲以上之原住民。7.持有低收入戶證明。8.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之志工。9.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之會員

IMG_2622.JPG

『十三行博物館』主建築佔地約1.2公頃,館內面積約2000坪,當初是為了保護國家二級古蹟的『十三行遺址』而興建,全館凹立於地下1.5公尺,觀眾入館前,經歷一段向上後再緩緩往下斜伸的坡道,象徵走入考古學家發掘的地下寶庫

IMG_2624.JPG

館舍空間共有四層樓,一樓展場約容納735人,有一樓大廳、演講廳、海底隧道、魚群互動區、水下考古學者工作室、水下考古VR體驗室、13Cafe、文化商店、飛機頭、文化層等

IMG_2625.JPG

二樓展場約容納560人,有常設展各區、兒童考古體驗室、第一特展室等。三至四樓展場約容納85人,有時光階梯、時光空橋等,全館內客容量小計約1,380人

IMG_2628.JPG

進入大門後是『博物館一樓展場』,左手邊有演講廳、哺集乳室、海中奧秘-水下考古展暨虛擬實境及13 Cafe。但我們匆匆忙忙的就直接跑到『二樓展場』去,然後隨著參觀動線就出去了,所以我們從階梯上來後,就是『二樓展場』了

IMG_2632.JPG

從階梯上到『博物館二樓』後,在樓梯口處有『考古探坑』,考古學家如何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呢?這裡將為您重現十三行發掘的考古探坑模型,揭開考古工作的神秘面貌。在二樓樓梯口的對面有兒童考古體驗室、考古工作站、八里時光機、十三行生活、第一特展廳及2樓長廊

IMG_2633.JPG

『十三行遺址』反映的生活型態,『十三行』豐富的出土文物,對我們理解該遺址主人的生活型態有不小的幫助。根據考古學者所作的研究指出,在『十三行』這片土地上,曾經先後有三群不同的人在此居住。最早一批人是所謂的『圓山文化人』,他們大約在2,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晚期定居於此,由於遺留下來的文物不多,可能表示居住的時間不長

IMG_2634.JPG

『兒童考古體驗室』設有發掘沙坑,可讓兒童體驗考古發掘,找尋埋藏的陶片、石器或獸骨等,接著進行量測和分類,為文物製作專屬的身份資料,最後進行修復,透過觸摸立體陶罐,感受圖紋的變化,為文物拼湊出完整的形貌,刺激又有趣

IMG_2635.JPG

『兒童考古體驗室』是全國首創特別為兒童而設計的考古體驗空間,從有趣的遊戲中,學習考古知識,不僅可以瞭解考古學家的工作,更可以進一步認識史前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考古體驗室特別設置好玩的互動拍照牆,民眾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考古裝備,在綠草如茵的考古現場背景中,拍出最酷最炫的考古照片。歡迎十二歲以下兒童免費入館,踴躍體驗

IMG_2651.JPG

1955年秋天,中華民國空軍飛行員『潘克永』少校隨機飛越八里鄉觀音山上空時,突然發現飛機的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他以為是發現了鐵礦所以才會影響到羅盤的運作。1957年,『潘克永』找上了當時在國立臺灣大學任教的地質學家『林朝棨』,會同中美鑽探公司工程師『黃瀛東』到八里鄉『頂罟村』現地勘查,才知道在地面上到處可見的鐵塊與鐵渣,其實是土法煉鐵的遺跡

IMG_2649.JPG

確認發現史前的煉鐵遺跡後,將它定名為『十三行遺址』,至於為什麼要將它命名為『十三行遺址』呢?根據考古學習慣,史前遺址的命名大多採用發現地的最小地名,而『十三行遺址』之得名,就是因為遺址所在地,新北市八里區『頂罟里』的別名為『十三行庄』,又相傳在清朝時,這裡曾經是重要的貿易商港,有多達十三家行郊在此經商,所以大家就將這裡稱做『十三行』

IMG_2647.JPG

但也有學者主張『十三行』應是原住民地名漢語音譯的結果,考古學是一門相當倚賴『證據』的學科,有多少證據就推論多少的事情,因此十三行遺址的發現,可以說是臺灣史上的大事,它讓這塊島嶼的歷史軌跡更加清晰

IMG_2642.JPG

先民足跡溯尋『十三行人』的日常生活,遙想看看一千多年前這群依山傍水的『十三行人』,每天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光景呢?在『食』的方面︰『十三行人』以稻米為主食,除了種稻外,他們也到山裡打獵,到淡水河邊捕捉魚蝦或採集貝類,充分利用了河海口及山林的豐富資源,吃完貝肉後,他們多會將貝殼丟棄在同一個地方,形成考古學家所稱的『貝塚』

IMG_2664.JPG

在『衣』的方面︰在『十三行遺址』上發現了史前人用來紡紗的陶紡輪,由此可知『十三行人』應會利用簡單的工具來做衣服,但因為這些衣服埋在地下太久而腐爛,所以沒有辦法知道它的顏色或樣式

IMG_2659.JPG

不過臺灣原住民多穿著沒有領子、袖子 及扣子,由兩塊布縫製而成的衣服,或許『十三行人』的衣服也是一樣呢!

IMG_2640.JPG

在『住』的方面︰『十三行人』住在由木頭架高的屋子,藉以避免潮濕,並防止野獸的侵襲,學者通稱此為『干欄屋』, 臺灣大部份原住民的部落都有類似的建築

IMG_2650.JPG

他們在這裡居住的時間相當長,至少住到距今大約800年前,前後長達1,000年以上。他們除了留下豐富的遺跡與遺物外,也留下了大量的墓葬。『十三行遺址』上所挖到的文物,大多數是這一群人所遺留的。最後一群人則是清代中葉之後從福建渡海來的漢人移民,他們在此建立了一個村莊

IMG_2654.JPG

在『行』的方面︰『十三行人』和臺灣島內、大陸東南沿海,以及南洋地區應都有相當密切的往來,所以才會在遺址內發現多樣的文物,如外來的陶器、青銅器、漢人錢幣、琉璃珠等。再根據『十三行』人骨的分析,他們似乎常划槳,或許他們常在河海上來去

IMG_2646.JPG

在『工藝』的方面︰『十三行人』的工藝相當發達,他們不僅會煉鐵,用鐵製作各類生活用品,也會拿鐵和其他族群交換物品。除此之外!『十三行人』也擅長製作裝飾精美的雕花陶罐

IMG_2652.JPG

十三行生活:有系統地展出『十三行遺址』文物,以深入淺出方式介紹史前『十三行人』的生活資源、精湛工藝技術、貿易及生活樣貌

IMG_2643.JPG

『八里時光機』常設展:博物館引入多項新式展示科技,如藉由地貌沙箱的投影色彩變化,認識地形變遷與地景;運用導電油墨技術的感應系統,只需簡單的肢體碰觸,就能讓地圖中臺北港北堤濕地及挖子尾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豐富的生態資源瞬間活了起來;戴上VR虛擬實境眼鏡,走入舊照片,重現淡水河航運的榮景;而1張看似平凡的古地契,則記載著漢人與八里原住民族的互動關係;透過AR擴增實境視訊直播,重現十三行人生活的聚落,民眾彷若走回千年前的八里地區,親身體驗十三行人的生活

IMG_2653.JPG

在『習俗』的方面︰從墓葬看來,『十三行人』的埋葬方式多是側身屈肢葬,且頭朝向西南方,面朝西北,並以陶器、珠飾、金屬器等陪葬。另外,出土人骨的研究也顯示了『十三行人』很可能和臺灣原住民一樣,喜歡嚼食檳榔、煙草,並常蹲在地上聊天、吃飯。此外,由無頭葬出現可知族群間可能有戰爭或獵首的行為,由此可知當時已有宗教、祭祀的行為了

IMG_2663.JPG

由二樓窗戶往外看,有一艘古船半埋沉在泥土裡,代表歷史的痕跡已露出端倪

IMG_2671.JPG

然後我們由中央四方形電梯塔,繞著電梯旁的階梯往四樓上去,塔型建築中間是電梯,不搭電梯的走樓梯上去,走上樓梯可通往四樓的『時光空橋』

IMG_2665.JPG

在樓梯間看見上圖崁在牆壁的階梯是出口方向,走下階梯後,出了這個門,就是往出口方向去了,有很多人在此樓梯拍網美照,簡單又流暢的線條,拍出許多經典美照

IMG_2666.JPG

這裡是博物館四樓的『時光空橋』:透明時光空橋高達18米、長達15米,從4樓可俯瞰1樓的『考古探坑』

IMG_2668.JPG

位於頂樓的透明空橋之所以取名『時光空橋』,是要讓觀眾從現在的『十三行遺址』開始,隨著腳步移動往下觀看距今1800至500年前的『十三行遺址』考古探坑,空橋盡頭正對『觀音山』的清水混凝土牆,直指6500至4500年前的國定『大坌坑遺址』,深具歷史意義

IMG_2702.jpg

空橋的獨特設計,呈現時間的流動與深邃。空橋材質是強化玻璃與鋼構建築,安全無虞,觀眾可放心參觀

IMG_2669.JPG

由北側望去則是『八里污水廠』,民國78年至81年間,因『八里污水廠』將興建於遺址上,引起各方注意,形成搶救遺址熱潮。民國81年『文建會』邀集相關部會,確立遺址保留面積為3136.9平方公尺,其餘遺址面積則為污水廠所覆蓋,民國84年,中央各部會決議於污水廠撥地成立『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由中央及新北市分別編列預算興建

IMG_2670.JPG

拍完『時光空橋』,然後由此樓梯下去,就是出口了

IMG_2672.JPG

出了樓梯門,就是這個直下的樓梯出口,但是我們發現有人從這裡反方向進入博物館,規避買票進場的行為實在不可取

IMG_2677.JPG

『十三行博物館』側面臨蔚藍的淡水河,另一側則是青鬱的『觀音山』,為眺望淡水、八里河海的最佳地點,優美的風景絕對讓人不虛此行

IMG_2610.JPG

『十三行博物館』側邊的兩道高牆,直指『觀音山』上的『大坌坑遺址』,隱含『十三行』與『大坌坑』兩文化的時間連結

IMG_2678.JPG

經歷了館內豐足充實的心靈饗宴之後,也別忘了給自己來些味覺上的感官享受,『十三行ㄟ咖啡』提供了香醇好喝的咖啡及絕佳的觀景視野,如果不想待在室內,博物館頂的『鯨背沙丘』,也能讓你觀海、賞夕陽、還可以遠眺對岸漁人碼頭的點點漁火,感覺很不錯喔!

IMG_2683.JPG

參觀完『十三行博物館』,然後我們往戶外園區走去,這裡是『新北考古公園』,新北市政府為提升民眾優質之休閒品質及活化博物館資源,於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現址旁設置『新北考古公園』,面積約5.2公頃。園區以『十三行文化』為主題,融入考古、教育、生態、藝術與人文等元素,為北臺最大之考古公園

IMG_2685.JPG

『新北考古公園』分為教育演示區、部落教學區、狩獵教學區等三大區,設有學習體驗教室、文物典藏展示室、考古互動探坑、仿十三行人住屋、草棚、穀倉、渠道、入口廣場等,營造十三行人當時居住之環境

IMG_2686.JPG

由於時間不夠,我們並沒有進入『新北考古公園』參觀,只拍了『新北考古公園』兩張照片而已,轉而去『陽光廣場』拍照

IMG_2701.JPG

『陽光廣場』佔地約4公頃,位於博物館主建築的北側,原為『八里污水處理廠』二期沉澱池預定地,後經博物館極力爭取,終獲其主管單位『淡水河系污水下水道系統營運管理委員會』同意借用,並經由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新北市政府河川高灘地管理處、八里區公所大力協助,由原本雜草叢生的閒置空地,搖身一變而為舒適綠草如茵的戶外廣場

IMG_2688.JPG

此外,周圍設有自行車道、人行道、南島語族的高腳亭及野營區,已成為遊客最佳的遊憩休閒場所,設置景觀照明燈後,更為夜晚的陽光廣場,增添了如詩如畫般的浪漫氣氛。從『陽光廣場』回頭向『十三行博物館』望去,原來的鯨背沙丘成為甲板,八角塔是煙囪,整個博物館的外觀就成了一艘大船,在歷史的波動之中浮浮沈沈

IMG_2690.JPG

『陽光廣場』除了有廣大的草坪以及沙坑外,還陳列了『太陽祭』特展之戶外藝術,包含象徵排灣族琉璃珠的『太陽門』;布農、達悟、魯凱族的創世廣場、高台射日以及火舞廣場等,而八里地區除了『十三行博物館』外,還有左岸公園、渡船頭、十三行文化公園(八里文化公園)等人氣很旺的旅遊景點,閒暇或週末例假不妨安排前往

IMG_2691.JPG

新北市八里區『十三行博物館』  地址: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電話:02-26191313  電子郵件:sshm@ntpc.gov.tw

周遭停車場:十三行博物館第二停車場($0 / 小時),距離 100公尺

服務設施:免費出借嬰兒車、輪椅與雨具、設有無障礙停車場、無障礙坡道及電梯等等

IMG_2693.JPG

【門票資訊】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購票須知

參觀範圍:憑當日票根可進入十三行博物館參觀。

售票時間:每日開館至閉館前30分鐘。

購票方式:現金、悠遊卡、行動支付

全票:80元(一般民眾)

免費:(1)新北市之市民

(2)65歲以上年長者(限本國籍)

(3)未滿12歲之孩童

(4)國內各級學校之學生

(5)身心障礙者及其陪伴者

(6)55歲以上之原住民

(7)持有低收入戶證明

(8)持有志願服務榮譽卡之志工

(9)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之會員

IMG_2697.JPG

【參觀資訊】

一般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00  週六至週日 09:30-17:00

夏季延長開放時間:(4月至10月)

週一至週五 09:30-18:00   週六至週日 09:30-19:00

休館時間:每月第一個星期一(若適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隔日休館)

農曆除夕、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其他必要之休館日將另行公告

108年休館日:1/7、2/4(除夕)、2/5(初一)、2/11、3/4、4/1、5/6、6/3、7/1、8/5、9/2、10/7、11/4 、12/2

IMG_2699.JPG

【交通資訊】來館交通:

一、搭乘捷運:捷運淡水站1號出口→渡船→紅13公車→十三行博物館。

捷運關渡站1號出口→紅13公車→十三行博物館。

捷運關渡站1號出口→紅22公車→十三行博物館(仁愛路)站→十三行路→步行5分鐘→十三行博物館。

捷運蘆洲線蘆洲站1號出口→704公車→十三行博物館(仁愛路)站→十三行路→步行5分鐘→十三行博物館。

二、自行開車:關渡大橋→臺15線八里方向→中華路→文昌路→博物館路→十三行博物館。

臺64線快速道路八里交流道→中華路→八里大道→商港三路→博物館路→十三行博物館。

其他交通工具(公車/渡船)

※橫渡淡水河口的渡船之旅:捷運淡水站 → 渡船 →渡船頭站:紅13路公車 → 十三行博物館站下車。

捷運淡水站 → 渡船 →渡船頭站:紅22路、682路、704路、704區、878路公車→十三行博物館(仁愛路)站→沿十三行路步行約5分鐘→十三行博物館。

※ 自然鄉村田野風光之旅:捷運淡水站 → 渡船 → 騎自行車約4公里 (沿著觀海大道及博物館路自行車道)→ 十三行博物館。

※ 八里美景關渡大橋之旅:捷運關渡站 → 紅13路→ 十三行博物館站下車。

捷運關渡站 → 紅22路→ 十三行博物館(仁愛路)站→沿十三行路步行約5分鐘→十三行博物館。

《延伸閱讀》

新北市八里區─八里文化公園『米飛兔園區』

【新北市土城區】大黑松小倆口『牛軋糖創意博物館』免費參觀

【台北市新店區】今年IG瘋狂洗版之滿滿空靈仙氣的『銀河洞瀑布』

新北市中和區『SLV旅館集團─君迪商旅』、永和『樂華夜市』

封島5年祕境重啟!【基隆嶼】重新開放─『登島+繞島篇』

封島5年祕境重啟!【基隆嶼】重新開放─登島+登塔+繞島~『登塔篇』

基隆八斗子『潮境公園』─飛天魔法掃帚、基隆嶼打卡框、超美夢幻海景

新北淡水─中法戰爭後遺留的古蹟『北門鎖鑰』滬尾砲台

【新北市淡水區】一滴水紀念館─因地震而有的台、日情誼交流禪境

新北市石門區─台灣最北端的燈塔『富貴角燈塔』、『富基漁港』

新北市石門區─再訪季節限定『老梅綠石槽』的那一抹綠

新北市石門區─『台電風車公園』看海、吹風欣賞海天一色的美景

基隆萬里─『金湧泉SPA溫泉會館』住宿泡湯、逛金山老街、溫泉公園

基隆景點─『外木山情人湖濱海大道』最浪漫的海濱公路欣賞山海美景

基隆景點─用戰爭認識的城市‧走進基隆『白米甕砲臺』(荷蘭城)

基隆景點─拒絕胖子的『仙洞巖』以及迷宮般的『佛手洞』

陽明山國家公園─魚路古道『金包里大路城門』擎天崗城門

陽明山國家公園『擎天崗大草原』一趟無法近距離觀賞牛隻吃草的旅程

台北市中山區─『行天宮』恩主公廟 (台北本宮) 參訪

臺北行天宮的分廟─新北市三峽區安坑里白雞廟(行修宮)

【新北市】烏來區─內洞森林遊樂區(娃娃谷)、信賢瀑布(內洞瀑布)、烏來老街

台北『圓山大飯店』─世界最長的螺旋式水泥溜滑梯逃生密道

台北『圓山大飯店』住一晚‧共創歷史輝煌的傳奇

臺北市士林區─國立故宮博物院

arrow
arrow

    賓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