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當我們在『集成餐廳』裡吃完飯要離開的時候,餐廳老闆跟我們說他們的餐廳也有『鱟』的料理,只是金門鱟是屬於『護育類』,不是『保育類』,所以需要在特定時節裡才有供應,而現今最大的食客則來自於中國大陸的陸客團體,台灣民眾普遍有憐惜『鱟』的忠貞愛情,及養育的困難,所以很少人會吃牠
我對於『鱟』的愛情故事雖然聽了不少,但對於『鱟』真正鱟的長相,還沒看過本尊的我仍然是很好奇,成年『鱟』的個體到底有多大,而剛出生的『鱟』又有多小,有海鋼盔之稱的『鱟』殼有多硬,而剛出生不久的『鱟』需要換殼嗎?牠們都吃什麼東西長大的,要多少年才能變為『成年鱟』,這些在我心中仍是個問號?
對於『金門鱟』的認知只來自於金門出生的老婆,訴說她小時候的記憶,她常說小時候岳父常從海裡抓回來很多『鱟』魚,而金門漁民抓『鱟』的時候,必需是一公一母的抓,也因為『鱟』魚是婦唱夫隨,形影不離的『夫妻魚』,所以抓起來的『鱟』也常是成對的抓
老婆說她們小時候對『鱟』的料理,最常吃的就是鱟卵煎蛋,其香氣至今仍縈繞在腦海久久不散,說到這裡簡直讓我口水直流,老婆更說『鱟』吃不完是常有的事,而一時吃不完的『鱟』,就常讓牠在庭院裡走動,當鱟走動的時候,就會發出『扣扣』的聲音,其聲音就像鋼盔敲地的聲響,讓沒看過真正金門『鱟』的我,簡直是羨慕不已
既然對金門『鱟』魚有這麼多的問號及興趣,那何不來一趟『金門水產試驗所』,看看『鱟』魚是如何養殖,本來以為『金門水產試驗所』在古寧頭那邊,但在昨天下午去『延平郡王祠』及『莒光湖伯玉亭』,還有早上來『夏墅拍風獅爺』的同時,才知『金門水產試驗所』就在莒光湖邊,『天后宮』牌樓的斜對面而已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地址:893金門縣金城鎮西海路2號。電話:08 232 6408。開放參觀時間:08:00~17:00。十人以上可預約免費專人解說。預約電話:082-326408 李佳發。GPS:經度【118.414378】。緯度【24.434296】
因為我們是中午時刻來到這裡,所以園區裡都沒看到人,所以我們就自行參觀,在園區辦公室的旁邊看到很多水池,在水池上方為怕日曬讓水溫變高,所以搭起了黑色帆布遮陽,裡面養了很多的龍蝦,不知名的魚類及金門鱟,還有很多土黃色像水母的東西
『金門水產試驗所』的前身為金門縣農業試驗所附設之水產站,成立於民國五十七年,為因應金門縣漁業發展需要,於民國六十九年擴編為『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從事經濟魚、貝類繁養殖試驗、魚病防治、海洋資源、生態環境調查、漁業基礎科學研究、水產食品之研發及漁業技術輔導諮詢服務等工作。為配合環境變遷重新調整方向,以『從事基礎研究、發展鄉土魚種』為策略,期使金門漁業加速邁向現代化
『金門水產試驗所』內設有漁場養殖區導覽參觀、水族教育展示館、珍奇異色海洋教育館展示、牡蠣(石蚵)養殖、鱟的生態解說與影片觀賞、養殖魚類餵食秀以及水族相關DIY活動。(魚拓、輕土相框、貝殼創意DIY等),意者請來電預約參觀
鱟魚養殖池內因為水質的關係,讓水面上總是浮有泡沫幻影,水波晃動下總是看不清鱟魚的真面目,不過沒關係,養殖池後面設有一處『金門鱟生態文化館』,聽說裡面有真正的金門鱟可讓遊客參觀,並可以讓遊客親手觸摸鱟魚的殼到底有多硬,讓遊客可以近距離的觀賞鱟魚的生態
在進入『金門鱟生態文化館』的門前,有一對超大的鱟魚模型,牆壁上還有許多成年鱟的標本,讓遊客在進門前就對金門鱟有初步的認識,生態館這樣大費周章的在所區範圍內營造『鱟』的意象,其實就是要強調這種動物的重要性
金門有『四所』,森林業務所、農業試驗所、畜產試驗所與水產試驗所,這四個金門縣政府管轄的試驗所,一般到金門的旅遊團幾乎都不會排在行程之內,只有背包客行家與在地人,才知道這些地方的好處,不但不用收錢,各有各的特色,無怪乎每年春節新年期間,許多金門人都會到這些地方來『走春』
而這四個所當中除了林物所(森林業物所),也就是金門『森林遊樂區』,在我們第一年回去金門時,當時有去參觀過,還有現在的『水產試驗所』的參觀之外,其它『農業試驗所』、『畜產試驗所』等兩所尚未去參觀過
農業試驗所聽好友『樂活老媽媽』說過,她在農試所裡拍到了很多在金門與馬祖才有的『石蒜花』,也是馬祖縣花的石蒜花相當漂亮,此趟金門行也有此意衝著它來,最後仍然沒能拍到,因為石蒜花在每年10月才會開花,當然我們的六月金門行就無法看到它的蹤跡
而『畜產試驗所』在今年10月19日星期日,藝人『吳宗憲』所主持的『綜藝玩很大』節目裡,也曾在這裡拍攝過,畜產試驗所有著跟一般的牧場一樣,有喝牛奶、吃牛奶冰棒、及牛隻的生態教學,讓遊客體驗與牧場一樣的樂趣
當我們一走進『鱟生態文化館』,裡面是一個環型繪製的海洋空間,告訴遊客哪些魚是屬於底棲魚或上浮魚,瞭解各魚種在海洋的生態環境為何,牠們各個在海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形成食物鍊,還有各魚種名稱的認識等
在海洋最底層的沙地裡,也是沙岸的潮間帶地區,就是鱟魚生活的場所,牠們常棲身躲藏在沙地的泥土裡,靠著後肢扒土與左右搖晃,讓揚起的沙土覆蓋在厚厚的硬殼上,以達到掩護欺敵的效果,有了這樣的保護,也才能生存在億萬年的海洋之中
中華鱟(學名:Tachypleus tridentatus),又名中國鱟、小海鱟或東方鱟,俗名馬蹄蟹、大王蟹,綽號『鋼盔魚』,,因雄鱟與雌鱟如影隨形,民間又稱為夫妻魚(鴛鴦魚)。鱟是全世界4種馬蹄蟹之一,為蜘蛛與蠍子的遠親。牠們主要分佈於中國長江以南、印尼、日本南方沿海、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四億年前古生代泥盤紀就出現,是地球現存最古老的生物之一
但沙地裡的鱟是標本,另在環型海洋空間的中間有一八卦形水池,這水池裡面就有養著一對一公一母的成年鱟,這對鱟可以讓遊客參觀及觸摸,但我們通常看到的鱟都只是硬硬的背部,從沒看過鱟魚真正腹部的長相如何,所以把它翻過身來拍攝,而當牠尾巴翹起則表示要翻身的動作,在拍完後就迅速給牠復原
以下連續四張圖片是小鱟魚,從出生到長成15年到成年鱟的大小比較,啥!要成長到成年的鱟魚竟然需要15年的時間,但人類的捕殺卻往往在一瞬間,也難怪鱟魚會成為瀕臨絕種的生物,此時政府應該呼籲漁民不要再濫捕濫殺,而饕客們也不要把鱟魚再視為珍饈,讓鱟魚成為饕客嘴下的活口吧!
遠古時代有八種鱟,目前僅存三棘鱟、南方鱟、圓尾鱟及美洲鱟。美、日、中都已將鱟列入瀕臨絕種動物禁止採捕;台灣西海岸的三刺鱟幾近絕跡,但仍尚未列入保育名單。可能政府覺得一旦列入保育名單,漁民就不能捕殺,海巡署也得巡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罕為人知的是,台灣對復育這個地球活化石物種有驚人表現,國家地理頻道因此來台拍了一集『不可思議的鱟』。金門與澎湖是兩個復育的重鎮,前者以野放自然方式培養,後者則是人工繁殖。中研院生物多樣中心研究員陳章波說:人類對鱟的生死至今未有真正瞭解,養出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鱟魚在古生代泥盤紀就已經出現,同一時代的『三葉蟲』已經滅種,鱟卻活到現在。鱟對生長環境十分挑剔,所以被視為保育象徵;幾乎每個人都會用到鱟,食品、藥物,得靠『藍色鱟血』檢驗是否受感染;經四億年演化出的免疫系統對細菌超敏銳,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用以探測火星有沒有生物、及檢查太空人返航時有沒有帶回外太空細菌,汙染了地球
這個逃過大洪水等五次大滅絕,擁有可一年不吃東西生命韌力的全世界唯一肢口網動物,卻在當世遇到最強的天敵─『人』。人類對牠們的捕殺、對其棲地的破壞,使其不斷消失,在台灣地區,根據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紀錄,鱟被發現的頻率變少、分布的範圍變小,有些區域已不再有鱟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以人工方式養出十二齡鱟,該中心主任蔡萬生說:日本紀錄是花八年養出十齡,台灣則以四年養出十二齡鱟,是世界紀錄。澎湖海研中心前身為水族館,一次科展後清理水族箱時,發現鱟會自然產卵。蔡萬生很清楚,鱟愈來愈少,且人類是靠『殺鱟取卵』、『殺鱟取血』在用鱟,那是消耗種鱟。無意間發現鱟會自然產卵後,蔡萬生想,將來有一天鱟可能滅絕,也許能以人工繁殖來彌補自然界消失的這一塊
上圖是雄鱟與雌鱟的分別。鱟血含『溶素』,科技難合成,另一方面,鱟有經濟價值。海研所副研究員黃丁士表示,實驗的結果,發現比較大隻,三、四公斤的鱟,採一次血可以有一萬塊台幣的產值,一尾成鱟一年內可採兩次血。含有銅離子而呈藍色的鱟血,因而被稱為『藍金』
穿過這條長長的『水族走廊』,兩邊是養著各種觀賞魚的水族箱,也是研究魚類病變的的處所,黃丁士說:鱟血中含特殊的化合物『溶素』(lysate),會像蜂蜜一樣把細菌包起來,可做為細菌及內毒素(endotoxins)的檢測劑。他指出全球一天內生產的葡萄醣、生理食鹽水有很大的量,但如何知道其在生產過程中有沒有受到汙染?『就是用鱟試劑』
黃丁士說:美國規定,醫療、水質、衛生、食品,要上市的東西,至少有八百種得經鱟試劑檢驗。鱟血具有龐大科學與經濟價值,但蔡萬生表示:鱟血至今無法人工合成,日本與中國採鱟血,都用將血一次放光的方式『吃乾抹盡』,只是十幾年才能長成一隻鱟,那是資源掠奪
為了以人工養出鱟,黃丁士說:鱟是夜行性動物,所以我得跟著幾天幾夜不回家,牠們好像我兒子一樣。從2001年發現水族缸裡的鱟會自然產卵開始,他受蔡萬生之令研究鱟;2004、05年,卵被霉菌感染,沒能復育成功;直到2006年,鱟才可以開始大量、成功地產卵
鱟是底棲動物,本想說餵牠吃沙蠶、海葵、星蟲,但沙蠶一斤就要好幾千塊,不可能用那個養,於是用現有的蝦子、烏賊、魚肉、牡蠣、蚵去養。最後卻下了結論,鱟不難養,但脫殼時需要大量養分,人可提供的食物畢竟不如大自然豐富,所以容易死掉,得花很多時間去分析怎麼養牠。自然界養成一隻成鱟要花十三至十五年,蔡萬生和黃丁士團隊利用實驗室,可把十二齡成鱟的養殖期程縮短至1510天,約四年時間,比起日本養到十齡需要八年,台灣居於領先地位
這裡是瞭解鱟魚的生活史,鱟居住在沙質淺水海域,常爬行或潛行於泥沙中,冬天時會遷徙至20~30公尺的海域,用泥沙將自己埋藏起來,待每年的6~9月氣溫回升時,於農曆初一或15潮時的清晨或傍晚,雄鱟會利用視覺尋找到雌鱟,雌鱟再背著雄鱟到潮間帶產卵
成對的鱟便緩緩靠近陸岸潮間帶附近,雌鱟負責用胸肢挖掘出深約6~11公分的洞穴,然後將自身掩埋進沙中產卵,此時雄鱟會用第一對步行足抓住雌鱟背甲的後緣,然後排精於卵上進行體外受精。洞穴中的卵常覆蓋有2公分厚的泥沙層,埋卵的地方除了不易受到海水大量的浸泡以外,且因潮間帶的沙子顆粒較大具備了氧氣充足的條件,通風良好,且又能受到陽光充足的照耀,使得卵就在如此天然優良的環境下成長
卵色呈現淡黃色,圓球狀,卵徑約有4毫米,每穴的產卵數大多為100~630粒,有時甚至能高達1000餘粒不等,而鱟一晚可產卵4~5處,其卵要經過61天才能孵化。中國鱟的卵在室溫下得經過50天方才能孵化成一齡的幼鱟,且外形酷似三葉蟲,故稱三葉幼蟲。鱟的幼年生長速度較快,待至成熟後速度則漸趨緩慢,雄鱟及雌鱟分別要到第13年跟第14年才達到性成熟
人類對鱟魚有很多的傳說,金門古諺:『抓孤鱟,衰到老』。『抓鱟公,衰三冬』。『掠鱟母,衰倒久(更久)』鱟被稱為『夫妻魚』或『鴛鴦魚』,都是一公一母緊緊擁抱而行,夫妻形影不離,鶼鰈情深,一般人相信拆散他人的姻緣,會帶來厄運,倒楣一輩子。這就是老漁民告訴後輩,鱟一定要成對的捉,不能拆散『天作之合』的美滿姻緣。『雙鱟無一偶』:來比喻有人辦事不好、不完整。『好好鱟殺得屎流』:來形容有人把好辦壞,弄得不可收拾的局面。『人講天,你說地,人說鱟杓,你說飯籬』。做草笠嘸驚日曝,做鱟杓嘸驚湯燙。死蟳活鱟,未死先臭。這些都是金門民眾對鱟魚的生活諺語
鱟雌雄成體的型態不同,雌大雄小,雄鱟常伏身於雌鱟之上,如影隨形,直到死為止都在一起活動,因此民間稱其『鴛鴦魚』。鱟於成雙入對,悠游倘佯於海域之中,彼此深愛著對方,堅貞不渝地守護著對方,在象徵、會意曾面上,更是『情人』、『夫妻』堅貞愛情與幸福家庭的表現。古代宋愿在《爾雅‧翼》中寫道:『雌常負雄,雖風濤終不解,故號魚媚。失雄則不能獨活,魚者取之必得其雙』。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金門唯一最高級的百貨公司─金門金湖鎮『昇恆昌免稅商店金湖廣場』
金門金城鎮─『陳氏宗祠』、『後浦16藝文特區』、『莒光湖』、『延平郡王』
金門奔喪後的第二天的行程─『獅山砲陣地跳砲操、山外慶裕金門特產行』
金門奔喪後的第二天的行程─『閩氏燒餅、高粱手工蛋捲、山后民俗文化村』
金門奔喪後的第一天的行程─『乳山故壘、蔣經國紀念館、建功嶼、蚵嗲之家』
金門奔喪後的第一天的行程─水頭風情之『金水國小、得月樓、陳輝煌洋樓、黃氏酉堂別業』
金門奔喪後的第一天行程─人文的傳統聚落『珠山聚落』及鬼斧神工的『翟山坑道』
金門奔喪後的第一天行程─『金門中興貢糖廠、科記廣東粥、金城民防坑道、莒光樓』
金門金湖鎮─『國軍官兵休假中心』、『陳景蘭洋樓』、『金門日報』、『金湯公園』
金門金城鎮『金酒公司─南城門舊酒廠』、『葉華成故居─金門酒史館』
金門瓊林村『一門三節坊』、『伯玉路風獅爺』、『王大夫一條根文化館』
金門金寧鄉─『北山古厝群』、『北山上的絕響─古寧頭喊話站播音牆』
珩厝松濤山莊民宿、欽旌節孝坊、中蘭風獅爺、金門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銘傳大學金門分部
留言列表